周雲說:“如果你願意割捨,我願高價求之。”

老闆說:“十塊大洋一本!”

這價真高!一般的書,零售價在兩三塊大洋。在二十一世紀,一本書也就十元錢,相比只有20個銅元。

這話不錯!在民國,書價比房價貴。

民國初期,中國的稿酬標準不一,北平的官辦報紙雜誌和學術期刊,稿酬可達45銀元/千字,而上海的刊物大多是民辦的,故而一般稿酬為13銀元/千字,魯迅的文章一般稿酬是3銀元/千字,時而是5銀元/千字,比如《二心集》的稿酬為6銀元/千字,在上海算是比較高的稿酬了。上海出版界擬定的版稅標準一般在1025%之間,比如郭沫若的版稅是10%、胡適的版稅是15%、魯迅的版稅是20%,而梁啟超的版稅高達40%,他甚至提出了“自印包售、六折算賬”。

周雲聽說一個學者,他的月薪是60銀元,在北平的一些大學做助教,也發表一些文學作品,課酬和稿酬皆是5銀元,這樣的話,他的每月收入是100120銀元左右。

看完了他的收入,再看看他的支出:房租僅僅5銀元、每個月的伙食費也才10銀元,房間裡的柚木書桌和柚木床一共花費了不到10銀元,坐黃包車從景山西門到東安市場只需7個銅元(1銀元等於460銅元。聽一場楊小樓的戲1.2銀元,梅蘭芳、程硯秋、荀慧聲等等名角的一場戲都是1銀元。這樣的消費水平意味著一個作者每月發表萬八千字,就可以維持生計了。

看到老闆期待的目光,周雲認宰了。

“行!十塊大洋!”

老闆進屋內去找書了,周雲則是從儲物格中移出十塊大洋,拿在手上。

十分鐘後,老闆出來了,臉上都是黑的灰塵。不知這本書他在哪裡找到的。

周雲拿過來一看,的確是民國二十年出的版本。

交了十塊大洋,周雲快步離開。他可不願讓人指著背後說:“看,我一本兩塊大洋的舊書,賣給那個傻瓜十塊大洋!”

回到了家中,周雲拿出了一張紙,將記下來的那張亂碼電報默寫了出來。之後,又拿出《新歇浦潮》作為密碼本,一個一個碼地譯出來。

花了十五分鐘,周雲終於譯出了那份電報。

“黃花魚,我在遊向彼岸!”

除了這些字,後面的就是對方的頻率波長。

周雲明白,前面是接頭的接語,後面的是對方的電臺波長。

周雲仔細地考慮好後,便來到了一間有電臺的安全房。給對方回電。

“黑貓魚,岸上有大蝦!”

周雲也發出了自己這部電臺的波段。

發完了電報,周雲就坐在地下室,抽起煙來。他在等待對方的回電。

十分鐘後,對方回電了。

“為什麼這長時間沒回家。”

對方說的就是,為什麼這長時間沒有給他訊息?

“金鯧死了!換上了銀鯧。”

意思就是:陳凱旋死了,我是他的委託人。

周雲不想騙對方!就算你騙的了一時,到時候,還是會被他知道的。不如現在說了,看對方的意思。如果他調頭走了,那就是沒有辦法的事了。

又過了十分鐘,對方再次發報。

“金鯧怎麼死的?”

周雲不可能說他是內奸,那樣對方不相信。畢竟他們的關係比周雲要熟悉並親熱。

“被金槍魚所殺!”

金槍魚就是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