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弄槍(第2/2頁)
章節報錯
軍委會的人對軍統組建軍隊的事一直都是持反對態度。最後,老頭子同意了,說由軍統自籌解決。
就這個自籌,軍委會只給軍餉,不給槍支彈藥了。
而每一次的戰鬥,都會損失大量的武器彈藥。打到現在,救國軍也就三千支槍了。
實在是沒辦法,戴局長才讓周雲弄幾千支槍來。至於購槍的費用,會從江西,運一船鎢砂給周雲。
說起鎢砂,那就得說民國的走私。最大的走私就是鎢砂。
中國的鎢砂藏量之富冠甲天下。然而,遲至清朝光緒末年,中國才第一次在贛南地區發現鎢礦。
民國初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成為中國鎢業迅速起步的機緣,因為這場大戰既擴大和凸顯了鎢砂在軍事上和工業上的重要性,英、美、德、日等國大量搶購中國鎢砂的舉動又對中國鎢礦的開採形成了直接的刺激。
隨著南嶺區域的各大鎢礦先後被發現,這個地跨粵、贛、湘三省邊界的舉世聞名的鎢礦富集區逐漸浮現了出來。中國鎢業既因應外來的需求而起步,又因為本國軍事與鋼鐵工業的不發達而對所產鎢砂無法利用,外銷遂成為中國鎢砂的主要甚至是惟一出路。
然而,在正常鎢砂外貿得到發展的同時,透過走私輸出鎢砂的現象也如影隨形,後者更成為長期困擾國民黨最高當局並曾引起國際關注的嚴重問題。
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屬下的資源委員會成立了鎢業管理處,並先後同江西、湖南、廣東等地方政府達成“會省合作”協議,於上述省份成立鎢業管理分處,統一實施鎢砂統制。鎢業管理處明確規定:“鎢是軍事物資,私人不得經營。”
從此,特殊礦產便加大了走私力度。
所以說,能拿到一船的鎢砂,對周雲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財富。只要運出上海,在海上交易,就是一筆大錢。
但是,這件事,靠周雲是很難辦成的。
收到了戴局長的電令後,周雲心血來潮,去了一趟法租界。
他想,應該不僅僅是武漢方面盯上了那批武器吧。
果然,見到姚濱時,姚濱也向周雲提了需要武器的想法。
“第四軍的擴張很快,但是槍支彈藥奇缺。社會部讓我詢問一下,能不能弄到一千支槍支。”
周雲是過來人,當然知道這個情況。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根據紅黨與國民黨當局的協議,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境內15塊游擊區堅持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於10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轄4個支隊和1個特務營,全員八千人。
一年後,第四軍快速發展,人員達到了三萬人。
但是,國民政府只承認那八千人的編制,只給八千支槍。
這樣一來,第四軍就存在嚴重的實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