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陸懷安的回覆也很絕:「我相信,我們都會得到滿意的答覆的。」

說他是有信心能贏嗎?他也沒直說。

但是,就是給人一種胸有成竹的感覺。

尤其是那些不清楚事情真相,就覺得國內這些企業無作為的人,心裡也總算是舒坦了。

「不錯。」他們長長地嘆了口氣:「主動權,總算到了我們這邊人手裡了。」

在他們自己的主場,總不能還讓外國企業把他們給整了!

憋屈了那麼多回,可算是能找回場子了。

對於這類話題,陸懷安並未予以答覆。

他現在更需要處理的,是有關訴訟桉一系列的處理以及他們各項產品的及時推進。

尤其是汽車這邊。

自從新安集團宣佈成立汽車品牌,以後會製造屬於他們自己的豪車品牌後,國外輿論簡直炸開了鍋。

他們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為什麼?他們不是應該一直進口我們的豪車嗎?」

「這種新興的品牌,憑什麼能生產豪車?」

「沒有文化底蘊,還能叫奢華汽車?」

「但是,新安集團出品的,就沒有差的……這一次,還真說不好。」

各種輿論,佔據了所有人的視野。

這讓他們感覺到了緊迫感,前期的互相指責很快過去,現在他們開始反撲。

首先緊要的,當然就是往新安的汽車品牌上潑髒水。

一說他們沒有生產技術,奢華高檔的汽車可不是隻有個殼子就行的,需要大量的高階材料和精密的技術……

總之,就是說新安沒這個能耐。

對此,新安集團予以的回應則是直接公佈了他們的研發人員名單。

這也是從以前電腦和手機的研發上得到的經驗。

說真的,中國從來就不缺人才。

想要辦成一件事,只要肯砸錢,砸大錢,總能找到合適的人選。

尤其是這次負責汽車專案的,是翁松泉,他本身就是一個對人才極度看重的人。

因此,他幾乎網羅了現下國內所有汽車行業中的皎皎者。

有幾個甚至是本身就成立了公司,想要獨自大幹一場的老總,也被他直接吸納了進來。

他們被人問起,為什麼放棄自己的事業,跑來新安集團的時候。

他們幾個對視一眼,無奈地笑了:「沒辦法,翁副總真的給得太多了。」

為了建立起中國的汽車品牌,上面也是極力扶持。

各種政策傾斜,各種找角度地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