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個應該不是。”陸懷安搖搖頭,神色誠懇:“安坪市在內陸,其實位置是有些受限的,之前好些年,一直是處於被虹吸人才的尷尬境地……所以我想,本身從地理位置來說,它就不具備成為超大型城市的優勢。”

但是,仍然沒有正面回答問題。

回過頭來,好些一思量,發現了重點。

那就是——從頭到尾,陸懷安沒否認過,當前安坪市的用電是遊刃有餘的。

而接下來的各類事件發展,也很快印證了他們的猜測。

比如說,因為房地產和電力需求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湧入了安坪市。

可是伴隨著別的城市陸續爆發的缺電危機,安坪市卻始終不動如山。

甚至連那些煤炭資源豐富的省市,都開始出現不斷拉閘限電的尷尬了。

安坪市卻始終運轉正常。

好些人都在猜測,安坪市的臨界點到底在哪裡。

他們這麼多電,真的全是靠的水電嗎?

可是,沒有人給他們解答。

這般的電荒,既因為全國的用電負荷和用電量都在節節攀升,也有煤電扯皮的因素在裡面。

為了應對危機,好些城市都開始琢磨起了新辦法。

甚至,想出了各種各樣的神奇辦法。

比如說,錯峰用電、避峰用電、拉閘限電等計劃。

甚至還開始對高耗能企業限制用電或者實行部分停電。

有些腰包裡稍微鼓一點的省份呢,就開始先一步做規劃:不行就從國外進口煤炭。

還有些城市則開始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對不少企業也實行“開二停一”、“開五停二”甚至“開三停電”的用電規劃。

與此同時,電煤、煙煤、無煙煤都開始上漲。

好些企業心裡很惱火。

畢竟一套裝置可貴,時開時不開,對機器的損傷是很大的。

“我廠裡這套裝置是進口的,每次開機前必須先進行一系列的保養,花費很高,之前基本是一年停兩次機,這個我也扛得住,結果現在你讓我一星期停兩次?”

“誰不是呢?你那是一星期停兩次還好哦,我這邊一星期讓我停三次,哈哈,還搞個屁。”

“沒辦法,這邊基本是岔開用電,不然誰都搞不成。”

“都理解理解吧,都不容易。”

有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

反正鬧得不可開交,但是再怎麼吵鬧不休也沒有什麼意義。

因為電就這麼多,現在確實就是因為用電的企業工廠太多了,才導致的電荒。

簡而言之,背不動。

哪怕現在決定搞水電工程,那也得過好些年才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