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安集團。

不是單獨的一個公司一個工廠。

楚益並沒有閉門造車,他對新安集團也是有所耳聞的。

且不說遠了,光是這次新安電器和英鈞電器的對峙,就鬧得滿城風雨,連博海這邊,都有日報經常追著發表文章進行討論。

這也不是新安集團第一回跟外資企業對著來了。

關鍵是,他們每次都贏了。

不管是拼資源,還是拼資產,他們都沒輸過。

而這,是現在的博冠遠不能及的。

甚至,陸懷安剛才說的,都不是新安電器的盈利的百分之三十。

而是整個新安集團的百分之三十。

這是多少錢啊!

楚益在心裡算了算,眼眶都微微有些溼潤了。

這幾乎是拿整個集團在供養實驗室。

有那麼一瞬間,楚益真的好羨慕。

要知道,他原先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各種裝置要引進,都得各種打報告。

一般來說,十天半月能拿到,都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甚至有些價格略貴的,拖上一兩個月是很正常的事情。

越往後,就越艱難。

但是,研發本身就是最燒錢的事情。

這個哪怕他再怎麼控制,也無法像博冠眾人所希望的那樣,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多的收益。

但是做研究的,如陳翊之,如任小萱,都厭煩折騰實驗室之外的事情。

因此,在聽陸懷安說,進了新安集團的實驗室,完全不需要他操心錢和經營的事情之後,楚益狠狠地動心了。

講真的,他在博冠這邊,又要當爹又要當媽。

既要操心搞研發,帶領團隊努力前進,又要摳著掐著預算,生怕超支會把整個公司給拖垮。

難道他不累嗎?

他也是個人,他當然也累的。

可是他沒有辦法。

路就那麼窄,他不這麼將就著走,博冠就會摔下去,萬劫不復。

好不容易走過了獨木橋,搶佔了先機,資金也沒那麼緊張了。

照楚益個人的想法,那當然就是繼續原先的模式,他儘量省著點用,把團隊支愣起來。

可是,博冠其他人不這麼想。

他們覺得,現在的研發,已經足夠了。

現在他們在國內,已經首屈一指,現在他們最重要的,不是搞研發,而是擴大市場。

所以他們希望,不是裁減研發預算,而是直接裁撤研發部門。

在這場“技術派”和“市場派”的紛爭裡,楚益輸得非常徹底。

在這種情況下,陸懷安拋來的橄欖枝有多誘人,簡直都不用說了。

楚益沉思了很久,最終艱難地道:“抱歉,陸總,我得慎重地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