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可以劃,專案可以給,公司可以建。

但是想要如夏鐵軍在的時候那樣子,政策傾斜,各種扶持外資企業,那是不可能的了。

定州方面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讓眾外資企業察覺到了異常。

他們驚訝地發現,國內商業界竟然慢慢有了激情,不復從前的一灘死水。

尤其是高科技企業。

原先擺在他們面前的,就只有一條路。

技術或者市場,他們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

現實與理想之間,他們大多數人都是無奈的痛苦的,整體情緒非常低迷。

在博冠之後,明明已經很多公司都陸續跟著選擇市場的。

可是,新安集團竟然振臂高呼,組建了一個【國芯工程】。

更讓人驚掉眼球的是,這個看著只是空中樓閣,完全沒有基根,只有一些做夢般的理論知識,竟然也得到了國家的支援。

當資金和政策都湧入【國芯工程】之後,眾人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這樣一個宏大的專案,成立起來,也沒有那麼難。

楚益當真做到了自己當初的設想。

他廣攬人才,與陳翊之任小萱一起,在南坪成立了微電子設計中心。

其他有實力的計算機企業,想選擇技術派的,也都可以加入進來。

正因為有他們這股力量在號召大家共同努力,所以國內這些企業,開始有了第二個選擇。

不是非得在技術和市場中擇二為一。

原來,魚與熊掌,真的可以兼得。

他們還可以,自己的公司,選市場派。

公司裡的資源,儘可能地去扶持銷售去搞業績,全心全力地去搞發展。

但是,他們的人才,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大佬,卻可以送往南坪。

這些人才,只需要他們付出一份工資而已。

當然,進入這個專案之後,他們原先的各種技術,也都共享。

但是這與他們獲得的好處,卻完全是不值一提的。

畢竟實驗的花費,可是直接從國家投資裡面劃,剩餘不夠的,由新安集團頂上。

陸懷安也是直接言明:“如果新安集團百分之三十的投入還不夠的話,到時我會請大家共同分攤。”

意思就是,這筆錢只要夠的話,他們是完全不需要給錢的。

眾人仔細思量,紛紛決定信任他。

“在當下,也就新安集團有這般本事。”

“如果新安集團都不行,我們肯定不能成的,陸總都願意出百分之三十的盈利……我可以。”

不是每個人,都是陸懷安。

他以一己之力,頂在了最前頭。

現在正是整個專案最艱難的起始部分,肯定是花費最多的。

都這樣,新安集團都還能扛得住,他們又有什麼好擔心害怕的呢?

就算後面要他們給錢了,好歹還有這麼多人一起分攤。

眾人想了想,都笑了起來:“有這麼多人陪著,我也不慌。”

為什麼連博冠都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