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許良就啟程了,從當地到京城大概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青荷放棄了地裡的農活來送許良,離開的時候整個村子都張燈結綵的,連大紅燈籠都搬出來了。

許良很順利的到了京城那家大官員家裡當了門客,官員硬是要留他住上一個月。

可所有事情的轉折就出現在這一個月中。

當村子裡知道許良當官後,整個村子都沸騰了,還是那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如果許良回到了村子,那些京城商人也會嗅到商機,往來的商旅也會變多。

對別人的興奮與高興會變成羨慕,而羨慕會變質成嫉妒。

村子中一名姓張的財主想要和許良的父母結下親家,張財主家裡正好有個女兒,平常對許良家也不錯,有些時候張財主家裡的兩個兒子和許良經常在一起讀書,張家小女兒就會送些糕點給他們,偶爾陪著哥哥們一起讀書。

張財主一家老老少少都知道張家小女兒對許良有意思,只是張財主一直都保持觀察狀態。

如今許良在京城有了一定的收入,指不定以後還會受到重視,張財主當天就去找許良的父母商量此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許良的父母雖然家境比較好,但是和張財主比起來還是差很多。對於許良的婚姻一事,其實老兩口商量過。

青荷雖然是個很好的女孩子,但是許良父母只是將青荷當做親女兒看待,而且結婚最重要的就是門當戶對,青荷家庭狀況實在貧瘠,而且青荷母親早年就去世,家庭差距實在太大。

許良父母並不知道許良和青荷早早產生愛慕之情,加上張財主這次前來,便一口氣答應了許良和張家小女的婚事。

就這樣,張財主和許良的父母在許良不在場的情況下,定下了婚約。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村落裡到處都是閒聊的婦人,這些訊息就飄進了青荷的耳朵裡。青荷聽到後,險些將手中的稻草扔到水溝裡。

接下來的半天裡,青荷藏著心事幹完了農活,

回到了家,青荷沉默的坐在炕上,青荷的父親是個憨厚老實的農村人,兩個人相依為命,一眼就看出了青荷狀態不對勁,出於對女兒的關心,青荷父親就關切的問了一句。

這一問,青荷再也憋不住內心的委屈,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

等哭完了,青荷將自己和許良的事情緩緩道來,最後倒是把老父親為難住了,手忙腳亂的老父親只能一個勁說,等許良回來就好了,等許良回來就好了,那小子心裡有數。

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此刻的許良也面臨著差不多的情況。

許良在官員家裡當了半個月的門客,在這半個月中,許良參加了一次財產和禮儀的討論,在討論會上許良多次推翻其他門客的觀點,並且最後以外謙內斂,財不在虛的觀點贏下了官員的賞識。

一般官員家中三妻四妾的,家裡面孩子特別多,許良所在的這家也不例外。

官員家裡面女兒特別多,一共七個孩子種有五個是女孩。

官員很看重許良,想要將二女兒嫁給許良,許良雖然是貧苦出身,但卻不是那種趨炎附勢的人。

為了遵守和青荷的約定,許良拒絕了官員的邀請,並且表示自己已經有了心儀之人。

官員倒是還好,可是二小姐卻感覺自己丟了面子,二小姐認為是許良瞧不起自己心中記恨許良。

二小姐找人查了查那個村子,當時正趕上張財主家小女兒在許良的家中和許良父母閒聊,於是這件事情就傳到了二小姐的耳朵裡。

二小姐從小心思就縝密毒辣,除了派人前往許良老家通知許良在京城有了婚約外,甚至還要派人去殺張財主家的小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