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挖破27年殺人積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晚上,合成作戰中心。
嶽劍組織積案深挖研討會,張德親自參加,並進行探討指導。
張德道:“27年前,羅城鄉一家三口一死兩傷,震動一方,我當時任重案中隊長參與偵破此案,可惜辦成懸案,這讓我半輩子懊惱!”
“有沒有嫌疑物件?”
“當時技術條件有限,一旦偵察出現漏洞,案子就成死案,極難鎖死嫌疑物件!”
“判斷有幾個人作案呢?”
“根據痕跡檢驗至少有三人!”
“一個物件都找不出來?”
“是的,當年偵查思路錯誤,導致證據缺失,嫌疑人逃脫羅網,猶如石沉大海!此案嫌疑人經歷二十七年未發現,一定攻守同盟,必須重點突破一人,再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哦。張局有何建議?”
“我懷疑當時周邊六個鄉鎮的偵查範圍過小,以致沒將嫌疑人鎖進視線內。這個案件重辦,需利用高科技擴大偵查範圍,同時進行DNA和Y庫等檢驗比對!”
“明白!我們仔細研究案卷,深入回訪,重新調整偵查方案。”
“我當時懷疑幾個物件,不在六個鄉鎮內,上面專家固執己見,沒采納我的意見。我當時有偵查筆記,嶽劍,你如需要我可以提供你!”
“那太好了,謝謝張局!另外需將當年參與辦案人員名單提供給我,我要另闢蹊徑!”
“沒問題!明天你來我辦公室拿!嶽劍,這件懸案還是由你主偵,希望你們履職盡責,再創奇蹟!”
“謝謝張局對我的信任,給雷火小組一次展示偵破能力的機會!”
那年1月9日凌晨,梅州原羅城鄉童牌村(現屬花橋鎮)5組村民朱朝雲家發生一起命案。
當日凌晨,3名蒙面人在入室盜竊過程中,被朱朝雲家人發現後,持兇器將朱朝雲、童建平、童建新殺傷,童建新在送往醫院搶救途中死亡。
此案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為偵破該案,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成立“1.9”案件指揮部。
相關領導多次赴現場指導,當時梅州局抽調了70多人組成偵查專班,開展現場勘察和調查訪問。
時任局長田亞指示道:“結合現場情況,指揮部決定以現場為中心,圍繞現場提取的痕跡物證為突破口,輻射周邊六個鄉鎮,摸排有盜搶前科人員。”
時任重案中隊長張德帶領偵查專班開展艱苦細緻的偵查工作。
案發地原羅城鄉與肥洗縣陽邏鎮交界,人員密集,人口流動量大,治安形勢歷來複雜。
張德道:“當時受偵查手段的限制,基本上依靠人海戰術,開展廣泛的調查摸底。”
時值寒冬季節,偵查專班放棄春節假期,民警堅持戰鬥在一線,走千家、訪萬戶,睡的是茅草堆積的大通鋪,吃的是冷飯冷菜。
儘管偵查專班開展了整整一年的艱苦工作,但始終無法確定嫌疑人,案件偵破工作陷入“山窮水復疑無路”境地。
轉眼間,27年過去了。
時至今日,當年的朱朝雲家已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