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85%沿海城市居民遷徙至昆蒙山脈。

4月2日,剩下12%沿海居民遷徙至昆蒙山脈的同時,沿海城市內推兩個經度的城市居民遷至昆蒙山。

4月7日,再次內推兩個經度。

4月15日,再次內推。

直到4月30日,海市接到通知,往內陸遷徙。

此時的昆蒙山早就沒可容納地方了,聯盟無法,只能把人安排到往裡一些的內陸城市裡。

索性現在天熱,就是搭個帳篷,也能湊合住上兩三個月。

沈彥明他們這群人,就是悲催的帳篷住戶。

護衛隊提供了一批帳篷,每個都能住上二三十個人。有不少居民不喜歡這麼簡陋的居住環境,就想辦法去和當地居民租房住。

護衛隊也不阻止,可沈彥明覺得不太靠譜。因為他們只是往西跑了一段路,萬一科研院發現他們身處的位置並不能完全規避風險,不還是得繼續往西跑。

不少人心生怨懟,覺得還不如一次到位,去昆蒙山躲著呢。可沈彥明知道,那裡已經接納了很多人,再多,怕就超出承載能力了。

而且昆蒙山脈條件太差,相比較起來,還不如在內陸隨便找座山,或者找個公園躲一躲呢。起碼有自來水,還有公共廁所。

事情果然不出沈彥明所料,在贊比市還沒待夠三天,聯盟就通知,連同贊比市居民,往內遷徙至少兩個經度。

所有人都罵罵咧咧,覺得白折騰了一遭。可護衛隊早有準備,一接到命令,就收拾上東西往西走。

可他們還負責了不少普通居民,在消極態度影響下,某些人拖拖拉拉,一點都不利索。

護衛員被嘔得不行,可又不能甩臉不幹。耐心勸解了好一番,才在三天後,到達了北巖市的茫山。

一群人安營紮寨,密密麻麻,看起來好不熱鬧。

可只有護衛員明白,遷徙一趟有多不容易,這麼多居民,有多不好管理。

就比如說現在,吃飯就是個大問題。

護衛員好不容易搭起個土灶,從物資車裡拿出煤炭點燃,又跟借火的居民收走糧食,等飯熟後,再給他們分。簡直麻煩。

可沒辦法,提前收走糧食做大鍋飯,居民不同意說沒安全感。讓各自做飯,又沒炊具還浪費能源。無奈之下,只能這麼折中。

所有人都在祈盼,這種亂七八糟的日子能夠儘快過去。

當然,也有一些受不了這種亂糟糟氛圍的選擇自行遷徙。反正內陸城市那麼多,他們隨便在哪躲躲都行,沒必要非跟著護衛隊湊熱鬧。

可沈彥明和畢喬安商量過後,決定還是跟著大部隊。雖然這樣行進速度緩慢,還經常有矛盾發生。可不管怎麼說,護衛隊是靠譜的,真遇上什麼危險,大家齊心協力,也能抵抗一二。

總比孤軍奮戰,說不好什麼時候栽了,一命嗚呼要強。

也不是夫妻倆非要這麼悲觀,而是非常時刻,已經沒啥人去關注犯罪情況了。所有人都在躲避天災,只想活下去。

所以,在沿海城市,還有剛剛內遷的其他城市,出現了不少溜門撬鎖的犯罪團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