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溫度還可以,所以雪花根本存不住,剛落到地上就消失無蹤了。

面對明顯變冷的天氣,溫盟官都變了臉色。他原以為,至少還有一個月才入冬,可現在......

溫朝會立馬召開會議,商議海市的過冬方案。雖然大家夥兒都有囤木柴,可那麼點玩意兒,真燒不過一個冬天。

護衛隊是囤了煤炭的,可資源不可再生,他們捨不得拿出來霍霍。

人要吃飯,要取暖,要活動,新的物資分配方案勢在必行。

經過討論,包括和帝京那邊請示,最終確定以信用點換取物資的方案。

具體就是把基地裡的工作劃分工種,以信用點結算工資,然後用於日常花銷。

護衛員的信用點是最高的,每個月有60點。勞務員次之,每個月40點。負責基建、農耕、養殖的倖存者,根據工作強度不同,每個月拿到10到30個點。

護衛隊的米、面等細糧,一斤2個信用點。粗糧一斤1.5個信用點。脫水蔬菜一斤5個信用點。煤炭一斤3個信用點。食堂的一餐,每頓0.5個信用點......

方案暫且這麼實施,如有變動,另行通知。

沈彥明和畢喬安算了算,倆人一個月120個信用點,可以保證一家四口吃飽喝足。當然,他們有空間,不怕。

為了對得起這120個信用點,倆人拼了命的工作。藥丸子以1.5倍的量交上去,農業區那邊,倆人相當於出白工。

夫妻倆每天忙得要死,卻覺得充實無比。就連安安暖暖,都成熟穩重了不少。

十月初的小雪飄了一天就停了。雪後緩了兩天,氣溫又升到了十來度。

葉文規當機立斷,把地裡的菜都薅了,趕緊種小麥。再耽擱,他怕又要降溫了。

沈彥明和畢喬安把工作重點都放到了農業區,等大家忙碌完,也到了十月下旬。

這下夫妻倆自由了,每天除了搓藥丸子,就是出去撿樹枝。短短半個月,就把客廳、客臥的空間堆滿了。

夫妻倆這下可以心安理得的貓冬了。

十一月中旬,海市天降大雪。短短十幾分鍾,天空就把地面染上了一層雪白。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海市這邊已經恢復了和帝京的通訊。不僅有衛星電話可以打,就連食堂的電視熒幕,都可以播放來自帝京的新聞訊息了。

沈彥明和畢喬安隔天就會到食堂吃飯,只為了解青華國的最新動態。

也就是這時,他們才知道,海嘯的波及面有多廣。

透過觀看衛星影象,發現全球60%的陸地面積都遭受了海水侵襲,而倖存者,十不存一。

青華國中部地區最終也沒能倖免於難,海水直逼昆蒙山腳下。只不過,海嘯的力量銳減,大多數人都還活著,只是城市遭受了重大沖擊。

現在大家可以說是屬於同一起跑線,那些前往昆蒙山脈的倖存者,在路上,就後悔了。

而昆蒙山上逃過一難的沿海居民,也在護衛隊的護送下,不是回了原戶籍地,就是就近找了護衛隊落戶。

其實去哪裡是有講究的。因為青華國的儲備物資存放在各地護衛隊,如果倖存者扎堆,那麼糧食的減少速度就會增快,整個基地,堅持不了多久。

海市的倖存者數量在全國來說算是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