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政府會賦予“兩美”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

上世紀30年代,美國面臨著比今天更加嚴重的經濟大蕭條,當時的失業率高達25%。

為了刺激內需,1938年美國政府成立了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mae(房利美。

出於美國政府對私營企業的推崇,1968年房利美成為私人股份制公司。為了打破壟斷,美國國會於1970年創設了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reddiemac(房地美。

“兩美”在美國房貸市場上的工作類似於“倒爺”。

政府要求,對於滿足一定條件的房屋抵押貸款,“兩美”有義務將它從銀行那裡買下來,從而給銀行提供流動性來發放更多的抵押貸款。

而“兩美”再將購買的房貸成批的打包生成住房抵押貸款債券(mbs再加價出售。

在上世紀80年代,“兩美”在房貸融資市場的份額迅速膨脹,併成功上市。

在2006年的時候,凡是低於37萬美元的房屋抵押貸款,只要滿足一個很低的條件,‘兩房’就必須把它買下來。

去年發端於次貸的危機迅速蔓延,如果沒有房地美和房利美承諾購買住房抵押貸款,即使是面對優質客戶,銀行也不會放貸。

於是,兩家公司的市場地位愈顯重要,在政府寄予厚望之下,僅今年1月份,兩家公司就購買了當月住房抵押貸款中的80%。

“倒爺”的活計並非一勞永逸,任何投資總是有風險存在。

&nbs對應的借貸人不能及時還貸時,房利美和房地美必需回購這些債務,這種行為將直接導致兩家公司的資產減計。

次貸危機上演以來,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的違約率大幅上升。

美國財長保爾森曾於7月9日抵押貸款論壇上無奈的說:2007年,失去房屋贖回權的案例有150萬件,有預測認為今年將增加到250萬件。

加拿大財長也說:兩美比一般金融機構可以保持較低的資本儲備金,在如今金融緊縮的環境中,難以募集資金週轉。

需要埋單的鉅額債務與公司自身資金的形成鴻溝,這樣人們越來越擔心“兩美”的安危。

如果兩美資不抵債倒閉的話,所有發放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的銀行都將岌岌可危。

屆時,這些銀行的惟一選擇就是進行數百億美元的融資。

同時,這會刺激房價進一步下跌和房屋進一步拋售,而這將加劇住房銷售的下滑和違約率的上升。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問題關係到成千上萬美國人能否繼續擁有他們的住房。

關注“兩美”危機的絕不僅是美國人民,還有購買“兩美”債券的外國投資者。

對“兩美”破產的擔憂使得“兩美”債券以及符合“兩美”標準的貸款支援債券息差迅速攀升。

截至上週五,外國央行已連續七週減持美聯儲代管的機構債券。

而美財長保爾森9月7日宣佈的接管計劃包括:美國財政部將購買“兩美”上限為1000億美元的優先股,以保證兩家公司的資產淨值為正。

此外,財政部還將為這兩家房貸機構和其他12家銀行提供短期融資。同時,“兩美”的監管機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將接管兩家公司的管理。

“兩美”被政府接管之後其股票將繼續交易,但將暫停對股東分紅。

訊息一出,“兩美”市值週一幾乎完全蒸發,其中房利美股價大跌90%,報收於73美分,為1982年以來最低。房地美也重挫83%至88美分。

“兩美”債券和美國國債的利差則出現有史以來最大減幅。相關利益體輸贏頓顯。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的老闆格羅斯曾在電視上催促財政部儘快採取行動。

他押寶聯邦政府會採取拯救兩美債券,對其的投資一度佔基金總投資的61%。訊息公佈後,格羅斯的單日收益就達17億美元。

同時長出一口氣的還有各國備受國內輿論壓力的央行和機構投資者。

根據市場公開資訊,房利美和房地美持有和擔保的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總額在5.2萬億美元左右,佔據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的一半強。

在兩家發行的各類抵押債券中,約3萬億掌握在美國金融機構手中,其餘分散在境外投資機構裡。

根據今年6月30號美國財政部公佈的資料,兩美債券排名前5的外國債權人依次是華夏、日苯、開曼群島、盧森堡和比利時。

“兩美”股價暴跌,很多一直做空其股票的對沖基金坐享收益。

損失最大的無疑是“兩美”的股東,不僅暫停分紅,而且財政部購買優先股後,之前股東持有“兩美”股權遭到稀釋。

去年股價還70多元,現在已經是1塊錢了。

像摩根銀行集團買了300億美元優先股,基本上虧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