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巴迪亞的部隊多層佈防,已然投入戰場。

仗著落差,士兵們居高臨下,阻滯敵人。

槍炮轟鳴,硝煙中還有若隱若現的戰歌飄揚,氣勢不凡。

但具體到細部,這些舊式軍隊不堪入目了。

岩石後方,士兵靠著掩體,雙手斜捧步槍,只探出槍盲射。

缺乏三角結構的有力支撐,後坐力早就把槍口拉到十萬八千里外。

半梭子子彈出去,除去聽個響,居然連一發打正的都沒有。

反斜後方,盲射手的戰友正做著更離譜的事。

一位穿著露趾涼鞋的大鬍子男人,抱著吉他,一邊彈奏一邊高歌。

渾然像是給隊友加buff的吟遊詩人。

七百米外,鐵兕主戰坦克越過溝壕。

車身起伏,主炮卻在火炮穩定器下保持指向。

車長一聲令下,炮彈出膛直射。

轟然一聲響,巖架周圍,開火聲和吉他聲都止歇了。

守了不到半小時,第三個陣地就被突破。

守方傷亡不多,攻方速度不減。

頗有“風過草堰”的和諧感。

白山外籍僱傭軍的前鋒逼近了城鎮。

嗡鳴聲遠來,是軍用無人機從房頂掠過,穿入街道。

除去狼奔豕突的軍閥部隊,城中一片安靜,似乎空無一人。

在偵查兵眼裡,這是正常現象。

哈桑將軍的麾下人員混雜,每到戰前,必然會有訊息傳出。

及至兵鋒臨近,居民早就外出避災。

等到戰鬥結束,他們又會回來。

“斷刃,我的好兄弟,白山的人都要進城了!”

巴迪亞在電話裡哭訴道。

“你怎麼還不動手啊?!”

斷刃卻是不急。

“放心,時機馬上就到了。”

他漫不經心地回覆道,用眼鏡布仔細擦拭著手中的“吞天”指揮官定製手槍。

槍柄側面,人首龍身的銀色簡筆紋章映著冷光。

鎮外,巴迪亞的隊伍崩潰了。

這些士兵只是當差領餉,沒有士氣、決心可言。

這也是巴迪亞明知戰力不敵,也只能強行野戰的原因。

現代戰爭,沒有絕強戰鬥意志的隊伍,無法進行巷戰。

當士兵脫離建制,分散在複雜建築物內後;他們與平民的差別,只是一套制服。

沒有上級、沒有戰友;槍一丟,衣服一換,投降毫無成本。

城鎮外圍,四輛鐵兕、六臺含光組成的鋼鐵溪流組成鋒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