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為什麼要寫《呂氏春秋》。

因為《呂氏春秋》的出現,可以傳播他的思想,他的主張,從而更好的控制秦國百姓的思想。

當秦國百姓的想法都跟呂不韋一致的時候後,哪怕是嬴政都難以動搖其在秦國的地位。

而秦皇紙加上印刷術可以重新裝訂現有的典籍有什麼用呢?

在座的諸位都不是傻子,很容易就能看出這件事如果被自己攬下,不亞於在大秦搞了一副免死金牌。

即使現在造紙數量不多,嬴政不會立刻大規模進行現有典籍重新裝訂拓印,但是未來呢。

嬴慎提及的拓印先有典籍用以續典籍傳承的想法眾人不信嬴政不動心。

只等未來條件成熟,此事必成。

歷史上秦朝上朝是怎樣的嬴慎不清楚,但是秦時世界的上朝嬴慎有幸見識到了。

總結起來一句話——先禮後兵。

看著一開始還能引經據典互相扯皮的大臣發覺聊不到一起,就開始互噴,一些文武雙全的人還準備動手。

嬴慎是很懵逼的。

這跟想象中嚴肅的朝堂氛圍不一樣啊。

但看著嬴政老神在在的端坐於上首,習以為常的樣子,嬴慎頓悟了。

這些人都是戲精。

自己的道行果然還不夠,難怪當初想跟政爸爸玩個心眼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還好,自己接下來的戲路已經變了,不然跟他們玩陰謀自己絕對沒好果子吃。

回過神專心分析起朝堂情況。

大秦從學派分的話,最強的就是法家以及兵家,不用想都知道,畢竟大秦就是靠著這兩家發家的,自然以兵、法為重。

而在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至少在現在的大秦朝堂上就是個弟弟,實權人物基本沒有,都是博士之類的人。

這個職位在嬴慎看來就是充場面的,畢竟大秦以前文事不興,甚至被人說是蠻夷之地,養幾個文化人充充場面很有必要。

但要說儒家沒有改變這一現狀的野心,嬴慎是絕對不信的。

嗯,記下來,未來沒準可以得到儒家的幫助,只要小心一下張良避免被他坑就行。

法家為首的就是李斯,李斯在大秦法家勢力中的地位比較特殊,因為李斯是個孤臣。

李斯只忠於嬴政,從不與他人拉幫結派,

但李斯依舊是嬴慎最想拉攏的人。

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