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此話何意?”

荀子摸不清楚嬴慎到底是在詐自己。

還是真的清楚,張良在暗地裡做的事。

“陰陽家奉命阻擊回援墨家機關城的人時,遇到了兩個高手。”

嬴慎有證據嗎,當然沒有。

但很多事,只要知道一些細節,其實還是很容易推敲的。

“一個是道家人宗逍遙子,另一個……”

嬴慎看著荀子沒有絲毫變化的表情,不由得感慨又是一個戲精。

但自己今天必須跟荀子說清楚才行。

“據跟他交手的大司命所言,所用武功路數,隱約有儒家的路子。”

荀子沒有說話,嬴慎如果有證據的話,早就抓人了。

這說到底不過是嬴慎的猜測罷了。

可嬴慎接下來的話,還是讓荀子心中一驚。

“嬴慎雖然沒有證據,但只要嬴慎覺得他是,總有辦法讓他是。”

“公子何故如此警惕子房?”

荀子有些看不懂嬴慎的想法,明明可以放過墨家除燕丹外的眾人。

為何只是對張良有所懷疑,就要至他於死地。

明明兩人之前並沒有交集。

嬴慎會想殺張良,是因為怕。

嬴慎可以不畏懼以項羽為模型的少羽。

但無法忽視張良這樣的千古謀士。

包括范增。

但范增至少歷史告訴了嬴慎該如何對付,可張良沒有。

張良是歷史謀士中,為數不多能夠功成身退的人。

“墨家除燕丹外,皆非六國舊有貴族。所求者不過理想,生存二字。”

這也是嬴慎願意放過他們的原因。

“但張良,不單乃是前韓國貴族,更是有著謀人、謀己、謀天下的本事。”

嬴慎第一次在荀子面前露出殺意,朝著荀子說道:

“這樣的人,對我大秦有如此深的敵意,嬴慎可是寢食難安。”

“公子高看子房了。”荀子不知道為什麼嬴慎對張良有這麼高的看法。

但從嬴慎的臉上,荀子很清楚,嬴慎對張良已經起了必殺之心。

不為所用就死,而且是用對大秦的人來說,合情合理辦法讓他去死。

“公子可知,子房有何志向?”

知道嬴慎是看在自己的面子。

以及不想跟儒家交惡,或者說是不想讓儒家被嬴政所滅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