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們可以再做一次選擇。”

嬴慎認真的說道:

“你們不是刑徒,不必順從我的命令進入軍中,你們也是我大秦的百姓,你們可以自行選擇,是否響應我嬴慎的徵招。”

事實上,按照大秦的徵兵制度,嬴慎強徵也不是不行。

但嬴慎願意給這些人一次選擇的機會,而且無論如何嬴慎都不會怪罪他們。

“今日始知公子之仁義。”

章邯看著這一幕,不由得感慨道。

章邯很慶幸,這八百刑徒的趕回,讓嬴慎在這件事上的所有佈局,全部展現出來。

而嬴慎也沒有令人失望。

除了這八百刑徒,離去後是否願意回來,這種完全看天意,人心的事。

其他事情上嬴慎的表現無可挑剔。

章邯自然看的出來,詔書上的名字墨跡已幹。

說明至少數天前,甚至是這些人剛離營,嬴慎就將他們的名字寫了上去。

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這八百刑徒的仁慈。

嬴慎恐怕從來都沒有想過,要用身份的差距,去強行令這八百刑徒聽命於他。

即使這些人不回來,嬴慎也不會讓他們作為逃離的刑徒,在大秦生活下去。

當然,他們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已經不是刑徒,那就另當別論了。

“公子仁義,確乃生平僅見。”

林旭在章邯身邊也感慨地說道。

嬴慎這一手他也沒想到。

當初自己看到的詔書上面了沒有名字。

現在上面全是這些刑徒的名字,是何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比起這兩位,這些原本的刑徒感觸更深。

原本大多數人也都認為,自己回來驪山給嬴慎賣命,算是報答了嬴慎放眾人回家探親的恩情。

卻沒想到,嬴慎從來沒想過,要讓他們以刑徒的身份聽命於他。

而是給了他們失去的最寶貴的東西。

自由。

雖然成為大秦的普通百姓還需要遵紀守法。

但相比作為刑徒,沒人權,沒自由的生活。

嬴慎帶給眾人的,是眾人最想要的到,卻又不太可能得到的———自由。

“甘良願為公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甘良本就對嬴慎十分尊敬,在見到詔書的那一刻,對嬴慎的感情頓時上升到崇敬。

這段時間一直跟隨嬴慎讀書習字的甘良,自然清楚,那是公子一開始的筆跡。

換句話說,公子從一開始就已經給眾人去除刑徒身份的枷鎖。

讓自己這些刑徒們,不用在因為身份而擔心。

更別提嬴慎還願意讓自己等人知曉身份變化後,自行抉擇。

甘良已經決定,自己這條命以後就是公子嬴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