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二章:“史玉柱”來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很多人開始對買房的人進行攻擊,“尼瑪,敢不要叫你爹給你買房嗎,敢自己賺錢買房嗎?一些拼爹的二貨,自己有本事能賺到這麼多錢再說,到時候管你買房還是租房。對於萬千買不起房的朋友,我很認同陳大說的觀點。如果我結婚,暫時沒有錢買房,我一定會選擇租唐朝地產的房源。”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理智的支持者。他們認為,買房與租房都有自己的考慮。關鍵看未來怎麼走,如果未來大部分人都租房。那麼,大家的心裡也會跟著慢慢變化,正如七八十年代的思想與現在的思想完全不一樣。
甚至,就連最後,有一些心理學家,也跳了出來。直說,這個租房體系看起來與中國的傳統思想不一樣。但是,唐朝地產推出的租房體系已經解決了很多不能買房的租房者。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別人可以23歲租一套新房就結婚。而你,一直想買房結婚。但那個時候,你又買不起。難道,你會等到30歲嗎?恐怕,到了那時,一直想買房的朋友也會嘗試著透過租房,來先解決人生大事。
畢竟,買房可以慢慢來。反正,租的房與買的房差不多。但是,婚姻,這一割,就沒了。再說,婚姻就因為一個買房問題,就此將婚姻丟下,豈不白白可惜?
同時,這樣的話題,還引起了國內傳統媒體的注意。例如電視臺,報紙等等,不少地產商,以及社會學者,又有各處專家。紛紛跳了出來,這一個說中國人當然要買一套自己的住房。另一個卻說,租房看上去也不錯。
一時之間,有關於租房還是買房,在全國討論的沸沸揚揚。畢竟,這都是民生問題。而且這是全中國老百姓的問題,大家都感興趣。在這其中,有同意的,也有否定的。但不管怎麼說,否定的朋友,未必會一直否定,而同意的,基本他以後就不會否定。看上去,幾要堅持下去,未來將會如何,誰也不知道。
……
唐朝公司。
至陳佳一推出租房體系之後,外界議論紛紛。不過,唐朝地產卻沒回應,最近一直朝著打造一個完整的租房體系。這個體系,包括租房價格,以及各式各樣條款。譬如,為了保證不使自己虧本,也為了讓老百姓租得起房,這個價格應該定在什麼地方。同時,也要推出一系列的其他措施,讓市民放心大膽的租房。
可能,大家認為沒必要,租房就租嘛。
但是,有人擔心租了一年之後,地產商就瞬間漲價一倍,到時候使用者跑哪裡住。自然,要打造整個的租房體系,這一點要考慮到。
“陳總,經過我們在全國各地區的考察,我們制定如下租房條例。”
陳佳一辦公室裡,新招過來e“杜大明”向陳佳一介紹道。
這個杜大明,是“木東來”介紹給陳佳一的。
原來這個杜大明,本是木氏地產的一位高階專案經理。不過,杜大明雖然有才,但對房產銷售這一塊一直不感興趣。在他的理想中,一起想打造一個理想的住房給全體市民。可惜,杜大明身在如今的中國,並不能實現他的理想。直到唐朝地產的出現,木東來也就將杜大明推薦給了陳佳一。而陳佳一和杜大明一見之後,不想,一拍即合。隨即,陳佳一也就將杜大明暫時擔任唐朝地產的e。
如今,杜大明正將整個的租房條款,向陳佳一一一介紹。
“大至的租房原則是根據房源不同,戶型不同,地段不同,地區不同,分別制定不同的出租價格……上海均價2000元,南昌均價1500元……”
“這個價格還算差不多,可以先試行,並且可以繼續修改。不過,其他還有嗎?”
出租房子,並不僅僅只是租金。陳佳一要打造的,是整個的出租體系。這個體系,就是和住房體系一樣,讓租房客一輩子租他們的房子,並且,不輕易考慮買房。就算是有閒錢買房,也要讓他們購買唐朝公司的房產。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使用者的出租安全,也保障我們的盈利。我們對於出租價格,給予按i指數增長幅度適當增減,並且,可以籤長期合同。”
“按i指數增減房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陳佳一點點頭,這樣的租房制定,完好的保證了出租方與求租方的利益。使用者不會因為出租太貴而不願意租,同時,地產商也不會因為物資上漲從而虧本。
“對於那些租房之後想買房的朋友呢?”
在中國,很多人買不起房。並不是這一些人沒用,而是因為他們太年輕。一但成熟之後,事業穩定之後,有相當一部分人能夠買得起房。對於這一批使用者,唐朝地產仍要抓住。畢竟,唐朝地產不能一謂的只租房。在陳佳一的設想裡,租房與買房,可以同步進行。就連世界,也是一樣。
而且,陳佳一也認為。這個世界,如果只租房,不買房,肯定不利經濟發展。當然,反過來也一樣。如果只買房,不租房,更會加重人民負擔。只有租房與買房齊頭並進,才能打造一個合適的住房市場。
“對於想買房的朋友,我們仍按如今市場原則。並且,對於分期付款給予更加寬鬆的設定。比如,我們在首付比例上,可以調低至總體的2成。當然,如果國家許可,我們甚至可以推出0首付就可以購房的制度……”
杜大明洋洋甩甩,說了一大堆。而且,這一些措施,都是以前他想推都不能推出來的措施。陳佳一聽後,不斷點頭。或許,在以前,這樣的設定,一大堆地產商是不會同意的。因為,這大大銷弱了他們的利潤。可是,陳佳一卻知道,真要計算,每個月不間段的養房,總體下來,地產商並沒有虧,反而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