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六章:一代大師(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四百七六章:一代大師
“查兄,你覺得呢?”
這四人當中,以金庸的文學成就最高。【
愛尚閱讀網】
幾人評價之後,都將眼光放到了金庸身上。
“我呀……”
金庸站了起來,將報紙放下,然後又來到桌上,展開宣紙,似乎正要寫什麼字。
眾人不知何故,於是又問道?
“這是何意?”
不過,金庸很快就已解釋。
當年有人採訪我,拿與我古老兄比較。
當時我說,“我不是大師,我只是學者,古老才是大師。”
說完,金庸卻是在宣紙之上,筆走龍蛇,開始揮灑起來。
“那麼,今天,大師的身份,我亦認為,陳佳一可以當得上一個。”
一揮而就。宣紙之上,赫然閃現四字,“一代大師。”
不錯,正是一代大師。
在中國,提取武俠,都會說到金庸。可以說,金庸在古人的思想裡面,地位何其高也。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位武俠大家,對陳佳一的評價,卻超過自己,稱其為“大師”,達到,當年金庸稱古龍時的稱號。
這個名頭,不可謂不大。
就算是四位才子看到,都是一驚。
只是,過得一會,卻是明白了過來。
當年金庸寫完鹿鼎記封筆之時,有人曾勸說,以你現在這樣的影響,為什麼要封筆。雖然到了事後,大家都已明白。這種急流勇退之智,還真沒有人比得上。在自己聲望最高的時候,一時金盆洗手。那麼,在世間,大家只記住了金庸當年最輝煌的時刻。
如果你沒有這種智慧,沒有這種魄力,說不定,老時因為思想老化,就此不復當年水平。那麼,世人對於金庸一生的評價,可能就要打上幾折。這是很多人對於金庸老先生當年“金盆洗手”的猜測。
不過,金庸一直沒有直面證明。
可是,與金庸交好的幾位,他們可是知道。一方面,金庸的確是想在自己的江湖聲望達到頂峰的時候封筆,另一方面,也不是完全為了這個原因。當時,金庸曾與幾位閒聊。現在,他們還記得,那時黃沾向金庸尋問下一部作品之事。
因為金庸一直求新求變,所以,我們看到,他的每一部作品,每一個主角,他的性格都不一樣。事實上,金庸也不想寫一樣的東西。直到鹿鼎計後,更是完全的創新。韋小寶這一個人物,幾乎是放在武俠當中,恐怕就要完蛋的人物。可是,鹿鼎記裡,卻將整個韋小寶的形像,寫的是如此的完美。
直到,鹿鼎記完本之後,很多人都在猜想,這回,金庸該寫一個什麼樣的主角。那什麼敦厚善良的郭靖寫了,那什麼孤傲獨立的楊過寫了,又有圓滑的韋小寶……每一部的主角,簡直活靈活現。所以,對於下一部,很多人都很期待。
可就在那時,金庸沒有回答,而是向幾人問了幾句,“鹿鼎記後,我該寫什麼好呢?”
至此,金庸在幾個月之後,就此封筆不寫。
不錯,古龍,梁羽生,金庸為代表的武俠大師,早已將武俠寫盡。做為武俠的泰山北斗,他還真個是不知道,武俠還有什麼可寫。如果按原來之勢,重複寫幾部。雖然可能也會火爆,但對於金庸來說,他的文青之意,確確是不會做的。
而且,在那個時候,金庸也不缺錢。他創辦的民報,已然非常了得。
到了這個時候,對於金庸而言,如果沒有所謂的創新,他不如不寫,免得墮了他的名頭。
這是金庸封筆一說。
直到如今,當陳佳一的幾部出現之後。
幾大才子,那可是深切知道金庸的變化。之前飄渺之旅的出現,金庸已然大為驚訝。不過,飄渺文筆太爛,金庸只覺得創意不錯,雖然開了一派之先河,倒未有點頭。隨後的誅仙,雖然也不錯,但金庸亦認為,太過於文青,總是在那裡煸情。再之後的佛本是道,雖然精彩倍至,被人們稱之為現代版的封神演義。但金庸仍是認為,這有些像封神演義的同人作品。
當然,這只是內部交流心得。
事實上,金庸對於這幾部作品,都是讚歎有加,只不過是隨便指點了一些缺處。
只到現在這一部龍蛇演義,金庸再沒有什麼評價,甚至這幾天當中,金庸都要一直研究這一部作品。甚至,還拿了一些拳譜觀看。這一天,金庸將幾位老友叫到一起,想不到,金庸對於陳佳一的評價,卻是寫下了“一代大師”的稱號。
前後聯絡,似乎,這就很好理解。
金庸必生都不知道如何開創武俠一脈之後,龍蛇演義的出現,再度開啟了武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