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朱慈烺硃筆批紅,多爾袞怒上心頭(第1/2頁)
章節報錯
很多時候,皇帝和大臣們都是有默契的。
即便是換成了太子朱慈烺來監國,這種默契依然存在。
畢竟,不會體察上意的大臣是坐不到閣老這個位置的。
和內閣相比,司禮監的大太監們這段時間就比較失落一些。
內閣的職責是票擬,簡單的說就是在奏章上弄一個小票,在上面寫著內閣的處置意見。
司禮監負責的是批紅,簡單的說就是用紅筆在票擬上批示,表示對票擬意見的同意或者否決。
內閣屬於建議,司禮監屬於決定,所以內閣再怎麼強勢,也必須要得到司禮監這邊的同意才行。
這就是為什麼明朝很容易出現有權有勢的太監之原因。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司禮監的批紅本身是屬於皇帝的權力。
司禮監本身是沒有執行的權力,批示也之後也必須要由內閣交付六部去執行。
換言之,司禮監這邊就是除了一支筆啥也沒有。
因此,當皇帝想要收回司禮監大太監們的權力時,只需要和內閣打一個招呼。
內閣是文官所掌控,文官們對司禮監向來是深惡痛絕的,所以皇帝一打招呼,大太監就完蛋了。
如今司禮監首席大太監王承恩跟著崇禎去了濟南,所以掌管司禮監的就變成了方拱乾。
方拱乾看著朱慈烺,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殿下,這批紅的事情,奴婢幫您做就行了。”
朱慈烺不以為然的一揮手,道:“本宮要看看這些閣老們的票擬,好吸取一下他們的治國意見,所以本宮來批紅就行。”
於是,方拱乾就成為了失去批紅權的司禮監大太監。
他倒也沒什麼不滿的,反而自取了一個雅號“司禮監首席斟茶太監”。
方拱乾斟了一杯茶給朱慈烺,朱慈烺並沒有理會,而是聚精會神的看著面前的奏章。
這份奏章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主掌官員聯合上奏的,這三個部門的聯合通常被稱為“三司會審”。
在最近這段時間有資格被三司會審的,當然只有福王朱由崧叛國勾結建奴一案了。
在奏章的最後,給出了意見。
“福王流放瓊州,終生不得迴歸中原。其餘晉商王大宇等犯人,一律株連。”
內閣的票擬也很簡單:“臣李邦華附議。”
朱慈烺沉吟半晌,提硃筆在上面批示。
“朱由崧立即處死,家人流放瓊州,廢福王之位,其餘准奏。”
寫完,朱慈烺拿起了這份奏章,交到方拱乾手中。
“拿去內閣吧。”
至於內閣那邊看到這份奏章之後會有什麼反應……
能有什麼反應?
這可是監國太子的硃批。
懂不懂太子殿下親筆批紅的分量啊!
盛京,清國都城。
多鐸好像一頭受傷的公狼,撞進了多爾袞的書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