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朱慈烺西進討逆,張獻忠暴怒迎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冬天就這麼過去了。
對於朱慈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忙碌的冬天,他幾乎整個冬天都泡在了軍營之中。
由此,朱慈烺也算是對大明的軍隊制度,指揮律令,將士操典等各方面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
他就好像是一塊海綿般吸取著無數的軍事知識,飛速的融入這個時代。
就連高得節都忍不住發出了感慨:“殿下的指揮天賦,實在是老臣前所未見啊。”
對此,朱慈烺還以一個微笑。
天賦?
其實不是。
朱慈烺所真正依仗的,是他來自於後世的知識和見解。
軍事理論是不斷在發展的,大明的軍事理論在當世都已經有些落後,更別提是用現代的視角來看待。
這就是為什麼在高得節的心中,朱慈烺所提出來的東西往往能直擊要害的原因。
獲得好處的並不只有朱慈烺,事實上,真正獲益匪淺的是高得節和他麾下的兩萬新軍。
這兩萬新軍被崇禎正式命名為“鎮南軍”,顧名思義,就是為了鎮壓南方所有的叛逆。
朱慈烺以一個二十一世紀軍事愛好者的視角,為這支鎮南軍帶來了非常多的東西,有軍事理論和新式的組織制度,但更重要的還是一萬支火槍。
高得節幾乎是熱淚盈眶的發出了感慨:“殿下,您派人運來的這一批火槍,質量實在是太好了。”
高得節這麼感慨,那還真不是沒有理由的。
要知道大明對槍械製造工匠的壓迫是很嚴重的,所制定的官方價格遠遠低於正常火槍的市場價,而且每個工匠都規定數量,必須每年要向官府交付一定量的槍支。
槍械製造工匠們又不是傻瓜,虧本的事情誰幹?所以他們交付給官府的槍支都是用最垃圾的材料,最節省成本的方式製作出來的。
這就導致大明的火槍故障率奇高無比,許多火槍甚至剛剛發到士兵手上就是壞的,像實戰中什麼卡殼啊,走火之類的故障比比皆是。
靠槍吃飯的軍隊,槍是質量最爛的,你說這怎麼打?
在洪武永樂時代,大明使用火槍為主的“神機營”那可是戰鬥力爆炸的,可是到了崇禎時代,神機營就是一群純純的臭魚爛蝦了。
但朱慈烺給出的這批火槍就不一樣了,正所謂系統出品必屬精品,系統發下來的火槍或許威力在這個時代也就算是合格,但那質量絕對是當世第一。
卡殼?走火?不存在的。
這也是為何高得節會高興到如此地步,作為一名老將軍,他是真的很久很久沒有見過這麼靠譜的火槍了。
至於子彈,就更不是問題了,大明最重要的火槍生產基地就在江南,南京之中就有一個專門生產子彈的工坊,一整個冬天下來,數以百萬記的彈丸密密麻麻,在倉庫之中堆積如山。
朱慈烺笑道:“所以高將軍啊,你覺得這一次咱們能贏嗎?”
高得節一臉信心:“殿下,咱們必勝無疑啊!”
朱慈烺大笑:“那還等什麼?出征,弄死這個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