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出征的訊息,自然是用最快的速度被傳回了京城。

“什麼,建奴又出兵了?”在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崇禎也是為之色變。

崇禎立刻就召集了一次內閣會議。

“陛下,襄城伯能守得住嗎?”範景文憂心忡忡的問道。

崇禎聽到這個問題,心中槽點滿滿。

你問朕李國楨能不能守住?朕還想問你呢!

崇禎按捺住內心的無語,沉聲道:“這個問題也是朕想要和諸卿商量的。大家說一說,究竟要不要讓英國公抽調一部分兵力回援呢?”

眾人一聽,就知道崇禎遲疑的老毛病又犯了。

李自成和張獻忠之所以能夠在大明的境內搞風搞雨那麼多年,除去大明本身災情嚴重導致有源源不斷的流民加入賊軍成為兵源,以及滿清總是在適當的時機來扯大明後腿之外,崇禎本人的遲疑和搖擺也是一大原因。

有好幾次,李自成和張獻忠幾乎都已經被大明逼到絕路,再過一兩個月就要死翹翹了。

但偏偏這時候崇禎就是不能下定決心直接弄死,總是會從中原抽調兵力去應對北方滿清的進攻。

兵力抽調之後,原本大明緊密的包圍圈立刻出現裂縫,李自成和張獻忠趁機逃出生天,很快又招攬一批流民,生龍活虎的繼續和大明作對。

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甚至也不是第二次和第三次!

李邦華忙道:“陛下,襄城伯也是一員驍勇善戰的將軍,山海關之中也有著精銳的守備部隊,陛下又何必如此緊張呢?若是山海關那邊當真抵擋不住了,再讓中原抽調兵力也是來得及的。”

其他幾名大臣也同樣是一番勸說,意見都和李邦華相當。

這些大臣一個兩個都被去年李自成包圍北京城那一波搞怕了,現在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弄死李自成,免得將來北京城再被包圍!

崇禎聽大臣們都是這麼說,立場又一次產生搖擺。

思考一會,崇禎道:“那就先把此事通知給英國公和烺兒,看看他們的態度吧。”

顯然,崇禎依然還是不夠放心!

來自北京的信使很快南下,快馬加鞭的奔向南方。

在收到崇禎的時候,英國公張世澤剛剛率軍抵達開封城。

英國公不敢怠慢,立刻找來心腹們商議。

“陛下的這封旨意,你們怎麼看?”

心腹們很快就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確實應該抽調一部分兵力支援山海關和京師,另外一派則堅持認為應該弄死李自成再說。

兩派爭吵不休,讓英國公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突然,有人開口道:“其實國公爺並不需要糾結這個,只需要去問一下太子殿下的意見不就好了?”

英國公愣了一下,隨後一拍大腿:“對啊,我怎麼忘了這個呢?明明太子殿下才是主將嘛!”

崇禎之前的旨意可是明說了,讓朱慈烺作為主將,英國公是副將。

副將聽從主將的意見和安排,那不就合情合理(能夠甩鍋)了嗎?

英國公喜滋滋的說道:“快,立刻派人去把此事告訴太子殿下,看看太子殿下那邊究竟是什麼意見!”

於是,又一波信使繼續飛速南下,給朱慈烺送信。

朱慈烺正站在戰車之上,他的身邊是三千名太子親衛。

朱慈烺極目遠眺,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很快,他等待的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