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計?

間諜!

眾所周知,山東境內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大明收復了,那麼在當地恢復統治秩序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可之前的大明官員要麼就被李自成殺掉,要麼就投降了李自成,對於大明來說,這些傢伙都是不值得信任的。

但要是從其他地方派過來的話,外地人一時半刻又不熟悉本地事務,也不好上手。

那讓誰來幫助官府重建秩序呢?當地計程車紳無疑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所以在大明收復了北直隸、山東之後,大量當地提供人力物力幫助大明計程車紳家族之中,就有不少人進入到了大明的基層官府裡,出任一些官吏的職位。

這些職位當然也並不是非常的核心,但已經足夠讓他們接觸到一些足以影響戰局的情報了。

這裡要說一下,並不是每一位士紳都仇恨李自成的。

李自成之前在聽從了李巖的建議之後,一路過來對士紳還算比較寬容,他主要殺的是當地的官員,對士紳家族只要願意投降的都可以接受。

只不過士紳家族都是原本大明統治秩序的受益者,李自成的到來改變了這種秩序,導致許多士紳家族的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失,因此他們才會非常堅定的反對李自成。

大部分計程車紳家族反對李自成,而小部分計程車紳家族選擇了明哲保身,向李自成效忠。

這些士紳家族不但獲得了大量的利益,而且他們家族之中的子弟也會進入到李自成的軍隊之中出任將官。

所以在從山東敗退之後,李自成就讓一些比較忠心計程車紳家族留在當地,打著重歸大明的旗號潛入進大明的統治秩序之中,看看能不能獲得什麼幫助。

在這種兵荒馬亂,李自成和大明來回攻伐的亂世,大明官府其實也很難分辨究竟哪些士紳家族有人在李自成那邊。

就算有人舉報,人家大可以說之前在和李自成作戰的時候戰死、病死甚至失蹤了,反正這時局如此混亂,上哪找證據去?

事實證明,李自成的這一手潛伏,還真有幫助。

這一次的情報,就是某位將軍在山東境內的家族受命協助大明官府運糧,從而得知了前往永年城這邊的運糧路線,並派人急速彙報給了李自成。

信是早兩天就到了,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李自成意志消沉都懶得理會。

直到被李過激勵振作起來之後,李自成才又翻出了這份情報,確定時間足夠,才有了這一次的謀劃。

根據情報來看,這一批從江南來的運糧隊,護衛的兵馬只有兩三千人,而且都是江南本地的兵馬,缺乏訓練和戰鬥力。

這種部隊嚇一嚇流民百姓可以,真正打起仗來,那還不是被李自成隨意揉捏?

給李過一萬精銳,這都是李自成非常保險的考慮了,正常來看,怕是一兩千都足夠!

而且李自成認為,朱慈烺方面應該也不會想到,李自成居然會精準的掌控到這一次運糧隊的情報。

只要燒掉朱慈烺的糧草,就能夠極大的延緩朱慈烺的進攻速度,甚至可能會迫使朱慈烺撤退。

那樣的話,李自成取勝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李自成想著想著,臉上的笑容也是越發的濃郁。

“朱慈烺啊朱慈烺,你一定要和朕玩計策是吧?朕這一次就讓你知道,朕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你拿什麼來和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