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的這句話一說出來,英國公和李國楨兩人直接被鎮住。

隨即,兩人的心中突然湧起一種古怪的感覺。

這一幕……好像似曾相識啊。

等等,在這之前,保定府和山海關那一戰,朱慈烺不也是做出了同樣的判斷嗎?

英國公想到這裡,頓時有些哭笑不得:“殿下,這一次的情況可是和上一次完全不一樣啊。”

朱慈烺認真點頭:“確實是不一樣,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建奴,他們相比上一次來說都要更弱。而我們大明呢,比起上一次來說可是要強大太多了。”

英國公:“???”

咱們兩個說話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但仔細一想,英國公突然又發現,朱慈烺……說得很對!

上一次的時候,大明總兵力才八萬人,現在可是有十五萬人,幾乎是之前的兩倍。

但反觀滿清方面,號稱是十萬大軍,但按照正常來計算的話應該也就那麼五六萬人。

至於李自成方面,號稱是二十萬兵馬,但估計應該也就七八萬,撐死了算他十萬好了。

如此計算下來的話,就會發現如今的大明兵馬其實正好就和滿清、李自成兩路加起來的兵力數量基本相當!

即便如此,英國公依然還是堅持提出質疑:“可是殿下,這打仗也不是說僅僅靠兵力的數量來取勝啊。”

英國公的意思很明顯,在包括崇禎朝在內的過去幾十年裡,大明其實在面對滿清的時候都佔據著兵力優勢,可那有啥用呢?一樣是敗多勝少。

朱慈烺也是嚴肅點頭:“英國公你說得很對,李自成算他十萬人吧,實際上的戰鬥力估計也就和我們大明正規軍的兩三萬人相當,所以說這打仗確實是不能僅僅依靠兵力數量來取勝的。”

英國公:“……”

這一刻,英國公的內心是凌亂的。

這太子殿下的口才,怎麼就這麼犀利呢?

一旁的李國楨聽到這裡,忍不住道:“所以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

李國楨其實已經有點心動了。

和英國公不同,李國楨是一個今年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初出茅廬,真正打下來的硬仗都是跟在朱慈烺身邊打的。

換個說法就是,李國楨這輩子的勝利都是抱著朱慈烺的大腿拿的。

所以別看以前李國楨一度和朱慈烺作對,但說到心中對朱慈烺的信服,李國楨甚至比英國公還要更嚴重點。

朱慈烺笑呵呵的說道:“本宮的意思就很簡單了,咱們兵分兩路,本宮還是和襄城伯搭檔,我們就帶五萬兵馬去對付李自成即可。至於英國公的話,你就帶著十萬兵馬北上,去守住太行山以東的各條道路,不讓建奴有襲擾到京師的機會。等到本宮這邊擊潰了李自成之後,再北上和英國公你會合即可。”

英國公:“……”

不得不承認,聽到現在為止,必須要承認朱慈烺的目標是非常宏大的。

而且,也是有可能實現的。

但英國公的心中依然沒底:“殿下,咱們這樣做,真的能被陛下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