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闖軍雖退有隱患,慈烺面聖要換將(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還是讓曹化淳之流繼續的掌控兵權的話,那絕對是要出大問題的。兒臣認為,應該立刻解除掉曹化淳等人兵權,讓真正懂兵事的將領去守衛城池,如此才是上策!”
作為穿越者,朱慈烺可是非常清楚曹化淳這批投降者的行徑,所以在得到機會之後,他立刻就要求崇禎撤換曹化淳,不給曹化淳投敵的機會!
崇禎聽完之後,頓時有些遲疑。
朱慈烺知道這崇禎優柔寡斷的性格又開始了,於是立刻又繼續上一波眼藥:“父皇難道忘記了今日在這座大殿之中耀武揚威的杜勳嗎?這杜勳以前也是宮裡的大太監,和曹化淳、王化民之流也算交好。若是這曹化淳和王化民也想要當一次杜勳,那大明就完了呀!”
這句話直接讓崇禎身體一震。
片刻之後,崇禎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烺兒啊,其實朕又何嘗不知這些太監們不可靠呢?但是你想一想,闖賊今年一路進犯,各地大臣文官投降無數,比起這些個大臣們來說,杜勳這幾個太監反而是不足為道了。
就算是現在,你讓朕在這滿殿群臣之中想要找幾個真正忠於大明,絕對不會投降李自成的臣子,朕……也找不到啊!”
是的,這就是崇禎的為難之處,也是崇禎自己造的孽。
崇禎這個人,太多疑,太急躁,太喜歡隨意的撤換官員,疑心病之重可謂是大明曆代皇帝之最。
被李自成兵臨城下之後,崇禎的疑心病已經發作到了登峰造極,所以才會有讓曹化淳、王承恩等太監掌控兵權,並禁止所有大臣上城檢視兵事的離譜命令。
崇禎並不是不擔心太監們投降,而是他覺得,兩害相權取其輕,太監比起大臣官員們要更加的靠譜!
看著愁眉苦臉的崇禎,朱慈烺笑了:“父皇,兒臣可以保舉幾名官員,這些官員都絕對是忠於大明,願意為大明死戰到最後一刻的。”
崇禎愣了一下,下意識的開口道:“這些官員都是誰?”
朱慈烺沉聲道:“英國公張世澤,兵部右侍郎王家彥二人,可以執掌兵事。戶部尚書範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左都副御史施邦耀等人,父皇可以讓他們幫助穩定京城內部局勢,安撫民心。
兒臣可以用性命擔保,這些大臣們都是忠心耿耿之人,絕對不會有任何的投降可能!只要父皇能夠讓這些人上位,那麼大明這座京城就絕對守得下來!”
朱慈烺所提到的這些人,其實都是歷史書上記載的人物,這些人在北京城破之後,要麼戰死要麼自殺殉國,忠誠度上是絕對沒話說。
如今李自成包圍北京城,人心浮動,朱慈烺需要的就是這些忠臣來穩住城內局勢,不給那些投降派機會。
而且,偌大的一座北京城裡幾十萬人,各種安撫人心的事情也是需要有人幫忙去做的,總不可能讓朱慈烺一個人到處跑來跑去搞定這些事情吧?
至於這些人的能力夠不夠,朱慈烺倒是並不擔心,只要他們不是太草包就行,畢竟只是安撫民心,這也不算什麼艱鉅任務,說幾句好聽的總不可能不會吧。
只要這些忠誠的臣子能幫朱慈烺穩住北京城內部,那麼朱慈烺就可以利用自己系統的力量,一步步的把局面全部搬回來!
一念及此,朱慈烺目光投向還有些猶豫的崇禎,沉聲道:“父皇,兒臣今天就在這裡冒昧說一句大不敬的話,這江山是父皇的江山,更是兒臣將來的江山。事到如今,兒臣難道會做出任何對大明江山不利的事情嗎?
還請父皇為了大明的未來存續,今日就信任兒臣一次,如此,大明方能夠有最後的希望!”
這一刻,朱慈烺希望,崇禎不要做出錯誤的決定了!
崇禎這一次並沒有猶豫太久。
僅僅半分鐘之後,崇禎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罷了罷了,事到如今……就這麼辦吧!王承恩,你也聽到太子說的話了,馬上給朕起草旨意,就按照太子的意思安排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