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一旁閉目養神的袁珣聽到這個訊息時,眼睛微微睜開,看了董卓一眼。

“冠軍侯、虎賁中郎將袁君瑜,救駕有功,升任右將軍,金印紫綬、位次三公,開府行事!種水校尉袁公路,為大將軍何進報仇領導平亂有功、德行高遠,升任後將軍,金印紫綬、位次三公,開府行事!”

此詔一出,百官再次譁然!

感情董卓不是要打壓袁氏,而是要打壓袁紹!

誰不知道袁紹才是真正帶領何進舊部為何進報仇,誅殺宦官的領導者?可是董卓今日頒得聖旨,直接將這些功勞安到了袁術頭上,把袁紹的功績抹的一絲不剩。

關鍵此舉並不得罪袁氏啊,說白了,天下誰人不知袁紹乃是袁逢庶子,只不過是過繼給袁成的?而此次加封卻給了袁氏兩代嫡出子弟天大官職!

你細品!

位次三公,開府行事!

袁氏一門居然霎時間擔綱了兩個四方將軍!

這是什麼樣的榮耀?特別是袁珣從一個比秩兩千石的虎賁中郎將直接升任為超品的將軍,其升官的速度也僅次於董卓了!

一個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受封四方將軍!和當年十七而封狼居胥榮任驃騎大將軍的霍去病也差不離了吧?

可是這份聖旨卻唯獨少了兩個人。

面色陰沉但是還算鎮定的袁紹暫且不說。

可是一開始就打著誅除宦官而進京的執金吾丁原呢?

聖旨根本就沒提他!

果不其然,性情火爆的丁原怒而出列,並指直指董卓大喝道:“董仲穎!爾胡亂擅自矯詔,欲憑手中軍隊挾持天子太后把持朝政焉?!”

董卓站在龍案旁邊,死死盯著丁原冷笑道:“丁執金胡說八道什麼?某身後就是天子和太后,我所頒聖旨皆是太后和天子的意思,你幾時看我把持朝政挾持天子了?”

丁原怒道:“袁司隸一心為國,聖旨中絲毫未有提及,若不是你這宵小把持朝政,何以如此?!”

董卓雙眼一瞪喝道:“丁建陽!你是想說你為啥沒封賞吧?!爾身為執金吾,掌管洛陽防務,大將軍何進被奸宦暗害於未央殿之中,你敢說你沒有罪責?奸宦作亂,你這廝不在第一時間追捕,還呆愣愣在夕陽亭外屯駐大軍,你寓意何為?

想阻止我追擊聖駕麼?!

不將你拿下法辦也是看你丁建陽多年來兢兢業業,你還敢在這裡咆哮朝堂?信不信我將你趕打出去!”

董卓一番話將丁原說的啞口無言,他總不能說防備你董卓是大將軍何進親自下的命令吧?

但是董卓這話也不單單只是說丁原,很多早已明悟的大臣都看向了在未央殿一角抱臂上觀時任右將軍的袁珣。

要說瀆職,那麼當十常侍挾持聖駕出逃時,負責戍衛天子安全的袁珣就是瀆職吧?

這幾日還有小道訊息傳出十常侍作亂之前,袁珣和趙忠走得極為近,現在董卓呵斥丁原的一番話,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董公好一招禍水東引,調虎離山……”

略帶稚嫩的清朗之聲在殿中響起,文臣之首的袁隗聽聞這聲音,原本毫無表情的他面色忽然大變,轉頭朝著袁珣之處看去。

不但是袁隗,就連坐在上首的何之瑤也是面色大急,瞪著聲音來源處,頻頻使著眼色。

只見袁珣輕笑著走出人群,看著董卓冷笑起來。

袁珣本來是冷眼看著這由董卓主導的朝堂鬧劇,此時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自己也被帶了進去,倘若此時不辯解,只怕會留下勾結十常侍的流言把柄,以便董卓未來朝他下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