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閔子緩之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與門客的一番深談,魏太子頗有一種騎虎難下之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他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了!
或許,從一開始他就不曾有過選擇的權利【.baoliny.】
太子和他的叔父公子n很像,都崇尚君子之道,但相比之下太子的心性又不如公子n堅毅,公子n敢撞得頭破血流也要一條道走到黑,被坑了無數次依然相信“人性本善”,他卻不敢
他最終還是妥協了,不管是自願的選擇,還是半推半就
經過一日的掙扎,太子下定決心,在晚間見了閔遲
閔遲深深明白,這世上各人的追求不同,有些人,你就算將錦繡山河榮華富貴全部都捧到他面前,他也未必會歡喜,而太子恰是這種人太子的選擇,歸根究底是因為性子裡的那份怯懦,但閔遲必須要為這份怯懦找一個完美的理由
“殿下能犧牲小節以全大義,是大魏臣民之福”閔遲朝著他稽首大禮
“你非魏人,何故如此?”太子垂眸看著他,面上波瀾不驚
閔遲知道太子心裡對他先前的逼迫試探有所芥蒂,於是直起身,神情坦蕩磊落,“臣有大志,然非明君不侍,臣在魏國多年,深知殿下仁德,魏國有殿下這樣的儲君,臣心中慶幸,昨日殿下忽生退意,臣痛心疾首,衝動之下拂袖而去,還望殿下恕罪”
言下之意,他這是期望之深,所以才責之備切而且他也隱晦的為自己前些年沒有投靠太子找了一個理由――太子是儲君,未來名正言順的王,如今王上還在,他要對王上忠心不二,等到太子即位,他同樣會忠心不二
這個理由恰是針對太子的秉性所言
太子仁善迂腐不假,卻不算太傻將閔遲所要表達的意思領悟了七八分,頓時覺得自己一直以來似乎低看了這個名聲狼藉的年輕人
“先生快請起”太子扶起他
兩人消除“誤會”,相讓著坐下
“前日先生說到公子嗣,不知可否細說?”太子問道
“想必您知道他身邊有個徐長寧吧?”閔遲猜到太子身邊的門客肯定早就發現此事,所以便不再贅述,簡明扼要的道,“這徐長寧每每向公子嗣獻計都是透過守城將軍,公子嗣軍中甚嚴他走的這條路子,我們自然難以發覺,直到公子嗣求王上將檀公主許給他,臣這才驚覺他所處之地甚遠臣無法接近,但是透過杜衡打探到了徐長寧在各國博弈社的論策”
太子微微皺眉,並未問結果如何,“先生一直與那杜衡有聯絡?”
杜衡之妹是公子嗣的側夫人,太子無法不多想,再說這杜衡為人齷齪下作,實在讓人瞧不眼,但他見閔遲神情磊落,頓時又覺得自己這麼問顯得有些心胸狹隘
閔遲不以為意笑笑道,“天下齷齪事情多了,凡人生於俗世,豈能不沾染分毫?倘若能利用那些齷齪謀一方安穩,臣亦不介意身染髒汙”
太子愣了愣,暖橘的燈光下,卸了官服的閔遲一襲青灰色的廣袖布袍眉目疏朗若清風霽月,言談間說不出的灑脫淡然,端得是名士風采,哪有半分他說說的髒汙
“先生這般胸懷才是真君子,我不如也!”太子嘆道
閔遲聲音柔緩,“殿下是眼裡揉不得沙子,說到境界,臣自是不如但若說務實,臣便不謙遜了”他談了一口氣,頗為理解的道“倘若太子申還活著,殿下大可與公子n一般求個自在快活,然則天命授之,既不能掙脫天命不若務實臣聽聞和氏璧上亦有微瑕,但它仍舊是絕世瑰寶”
這話是說道太子心坎裡去了,“先生之言,字字璣珠”
太子怕是早已不記得起初要談何事,還好閔遲還是個清楚的,硬是把話題拉了回來,“再說徐長寧,他先與殿下示好,又轉眼投靠公子嗣,似是自然而然的擇主,但聯絡他秘密獻計的行為,臣以為,他這是有目的而為,而這目的是為了秦國!”
太子驚詫道,“何以見得!”
畢竟公子嗣是在徐長寧的幫助下越來越強,現在已經足夠可以抗衡他這個儲君之位了
閔遲道,“臣觀他那些論策多是流於表面,言辭佳而無實際意義,就算有謀,也必定是些小聰明,而他入秦以來,步步為營,每一計都顯示出他的深謀遠慮,何也?”
“難道是有高人背後指點?”太子揣測道,“這高人還是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