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體育明星和經紀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到楊咪拿出的這份檔案,王一男表情上雖然沒有任何變化,心裡卻暗暗驚訝。
這份檔案的封面,白底黑字非常醒目。
《華夏網球協會網球運動員經紀人代理合同》……
此前在楊咪的提議下,王一男只是起草了幾份委託書,並經過公證處公證後,楊咪才拿著這些委託書為王一男跑省隊、跑省網管中心以及柰克中國,無償替王一男料理這些本該他自己去跑的這些事情。
雖然楊咪此前不止一次半真半假地跟王一男說過很多次,等王一男轉職業後,就由她來做王一男的經紀人。然而楊咪這股子認真勁和辦事效率,再一次讓王一男從心底裡對這個魅惑的小女子進行重新評估了。
然而,運動員的經紀人,到底都幹些什麼,有啥用……
王一男看著合同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條款,眉頭越皺越緊。
“先別看了,聽我先給你說說,然後你再撿重點的條款看一下就行了。”
其實不用王一男皺眉頭……
以楊咪這兩年學習考試體育經紀人和網球專項經紀人的經歷,她就知道,別說王一男看這些條款頭大,就是混跡於體育圈的一些老鳥,對運動員經紀人到底都幹些什麼,有什麼用也是似是而非,莫衷一是。
儘管體育經紀人這個職業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已在華夏興起,但經紀人和運動員能“光明正大”地建立合作關係,還是在進入新世紀以後的事。
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改革,是體育經紀業務的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轉折點。
足球也成了當時運動員經紀業務中,與國際接軌最為密切的專案——
除了足球、籃球等職業化開展較早的專案外,國內其他體育經紀人服務的物件,則大部分是體制內的運動員。
而這些體制內的運動員,又幾乎很少有人存在轉會需求(即使有需求也不是經紀人所能辦得到的)。
在無奈地被剝離在國際體育經紀領域的關鍵業務之外後,這些體育經紀人的主要任務,便是幫運動員爭取商務、綜藝資源,尋找機會提升運動員咖位的可能性。
甚至在CBA這樣的職業聯賽中,當初也依然存在著“市場”和“體制”之間的博弈。
球員想轉會也需經過重重關卡。這讓一些初涉籃球的經紀人同樣無法開展核心業務。
直到2006年4月,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華夏第六批14個新職業中,體育經紀人這個職業,才終於在職業領域名正言順地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即便如此,在現實土壤中,當時體育經紀人的話語權,依然是這個新職業的奢侈品。
但緊接著,又一個極大促進體育經紀業務發展的大事情,很快就到來了。
那就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讓國內更多人,尤其是體育及其相關業務的管理機構和管理層,終於看到了體育龐大的市場效應。
從上至下思考的人多了,對體育經紀人這個嶄新的職業角色,也就有了更多認知。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各個專案中心一直緊緊攥住運動員衣角的那雙手,也終於開始慢慢鬆動。
與此同時,更多敏銳的一線運動員們,也終於發現了自己“走到臺前”的需要。
但在此時,體育經紀人,尤其是運動員經紀人都沒有完全搞清楚,應該以什麼方式去挖掘運動員的商業價值。
在當時初涉體育經紀人這個職業的所有人當中,幾乎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