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53%的機率畢竟只是53%而不是百分百。

楊宗樺剛向右側邁出半步,小小黃球就從他剛剛移開的位置,以高過他頭頂的高度呼嘯而過。

這場比賽的第一個發球,王一男竟然發了個追身。

在楊宗樺的記憶裡,王一男發右側追身球的機率,只有11%……

楊宗樺雖然被王一男戲耍了一下,卻沒有表現出絲毫氣餒的意思。

他幾乎就是連蹦帶跳地就跑向了左側,準備接王一男的第二個發球。

“左側內角47%,追身9%,外角44%……”

按照資料,楊宗樺知道王一男發球時發向左側場地的時候,更多地是選擇了T區。

然而受到第一個發球的影響,他自然是不敢妄動了。只是眼也不眨地緊盯著王一男。

王一男一邊拍球一邊瞄了一眼已經處於接髮狀態的楊宗樺。

左手忽然一揚……

楊宗樺幾乎都沒有看清小球被拋在空中的軌跡,球已經被王一男發了出來。

仍然是追身。

楊宗樺剛要側身橫向移動,小球已經直奔他面門而來。

他本能地隨著身體的橫移就勢歪了一下頭,身後就傳來了小球擊打底線擋板的聲音。

楊宗樺瞄了一眼對面的顯示屏……

118英里(188.8公里/小時)……

王一男的這個發球球速並不快,落點也不刁。按理楊宗樺應該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但這個球落地後彈跳而起時速度,卻出乎了楊宗樺習慣性的預料。轉瞬即逝的那一刻,他幾乎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而彈跳起來的高度,到他身前時又是極為尷尬的肩膀以上。

如果按照和其他選手對決時的做法,楊宗樺是應該選擇迎前的。

在小球剛剛落地彈起的剎那借力打力……

只要能把球回到對方場地上的界內,對手十之八九連球都碰不到。

小個子的楊宗樺能跑只是一個充分必要條件,而他的快速回球才是制勝的法寶。

然而,王一男的前兩個發球,雖然球速都不是很快,他仍然連球都沒有碰到。

落點太出乎意料了。

王一男的發球策略,有一大半來自於拉夫特。

這個久經戰陣的老狐狸,在和王一男研究完了楊宗樺時,就提醒王一男。

“我們研究楊宗樺,楊宗樺的團隊也一定在研究你。”

“所以你的發球,至少要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就要打楊宗樺一個出其不意。開頭就把他打懵,其後你就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了……”

至少開頭兩個球,王一男做到了。

楊宗樺也正像拉夫特預料的那樣,確實有點懵。

接下來王一男的第三個發球,楊宗樺又回到了右側接發球。

外角、內角、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