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窩村、後窩村及附近一帶村落裡的適婚女孩子們,大體有三種出路。

第一種。無論是自由戀愛還是父母之命,嫁給本村或鄰村的男人,重走他們的父輩之路。一輩子沿路的風景和歸途,都是明明白白的可以預期得見。

第二種。年輕男女自由戀愛,無論雙方家裡同意還是不同意,比翼雙飛去城裡打工。雖然甘苦自知,但他們每每回村,無論言談舉止還是穿著打扮甚至是手上用不完的零花錢,都會受到大人孩子們的豔羨。就像王一男當初想要退學進城打工的動機,就是由羨慕這些年輕人而引發的。

第三種。村裡顏值較高的男孩女孩,透過親友或媒人的牽線搭橋,就會有機會嫁到城裡。透過婚姻而改變身份和運的轉變……

第一種是多數年輕人的選擇。被祖輩傳下來的慣性推著走,稀裡糊塗被人推著走的自然結果。

第二種是個別不甘現狀有些膽色的年輕人的選擇。

第三種似乎就是所謂的攀高枝了。無論是父母大人們還是年輕人自身,能有這樣的機會加身,就說明自家的娃兒或者自己有待價而沽的本錢,就會有一些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誰家有娃兒嫁到了城裡,這個家庭在全村的地位也就明顯高出了一截。

因此這兩個村子裡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兩個十六七歲的女娃,寧可嫁給城裡三四十歲的油膩男,也不肯嫁給村裡的同齡年輕人。

女娃兒們雖然說不上有什麼高顏值,但畢竟年輕鮮活。

城裡人油膩越嚴重,越是渴望鮮活。

王一男的大姐王招娣、二姐王增娣的物件,都是城裡人。卻並非油膩,而都是年齡相仿有所謂正式工作的人。

可能因為王一男的老媽原本就是遠近聞名的村花,老爸又是個高大英俊的外鄉人緣故,王一男一家的姊妹四個,除了王一男的膚色稍黑以外,各個都是鮮嫩水靈的高顏值。

三個女娃兒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陸續有媒人上門提親。到了如今王家的門檻都快要被媒人們踢破了。

越是貧寒的家境,孩子們越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老兩口捨不得把孩子在這麼小的年齡就嫁到遠處。

村裡人則說,老王家這是把女兒們當成了待價而沽的商品,這山望著那山高。

隨著老大王增娣一年又一年的長大,老兩口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就越來越大。

王招娣今年已經二十歲。雖說是剛到法定結婚年齡,但在前窩村和後窩村的人眼裡,早就已經是鶴立雞群的大齡剩女了。

這好不容易才相看好了一戶人家,萬萬沒想到半路竟然殺出個混世魔王出來。

從小到大,王一男在家裡都是水來張口飯來張手的主,對家裡的生計從沒關心過。

只要他自己吃飽吃好,家裡還有沒有下頓,其他人吃沒吃飽,都和他沒有半毛錢關係。

然而在外面這兩年來,如今的王一男不但外形已經和他老爸相差無幾,更大的變化是眼界開闊太多了。

王一男剛聽到大姐的婚事已經進入到實操階段的時候,確實是一下子就火了。

這根攪屎棍從來對家裡的大事小情都不過問,今兒這是抽的那股瘋?

王一男大呼小叫了一通後,不知搭錯的哪根筋又重新歸位了,忽然又輕言慢語地平靜了下來。

在王一男的慫恿下,老爸王振組織召開了一次全員參加的家庭會議。

主持人,王振。

主講人,王一男。

王一男並沒有直接提及姐姐們的婚事,而是把他這兩年來的主要見聞經歷和自己的一些心得,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地彙報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