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個特點鮮明的對手不容易。

還是一個腳程極快、以切削為主的純防守型選手。

王一男不會輕易放過這個練手的機會。

他不易察覺地減緩了發球的球速,還有意地選擇更加精確的落點,以檢驗並鍛鍊自己的發球在不同力量下的精準程度。

於是兩人的往來球就逐漸多了起來。

早年間國家乒乓球隊有個叫丁松的選手,在一次世乒賽中被蔡教練當做了秘密武器。在最後的團體決賽中果然發揮了奇兵的作用。

在連丟了前兩局後的關鍵第三局,丁松出場。

他以切削防守為主,削中伺機正手大力反攻的打法,果然打了個對手措手不及,成功為男子團體贏得了再次的逆轉機會。此後團隊又連下兩分實現逆轉,成功獲得了團體冠軍。

網球賽場雖然和乒乓球檯有顯著的不同,但閔建豪的打法卻和丁松極為相似。

大多的時候他都在切削。

切削的過程中有的球純粹就是防守,有的球卻在旋轉的變化和落點的選擇上暗藏著殺機。而逮著對手出淺的機會時,他又是一記凌厲的反抽,直接把對手打死。

準確點說郝駿其實是個體育愛好者。很多體育專案他都很喜歡。可能因為網球的紳士和高爾夫有些類似,又不像高爾夫那麼過於消耗大量整塊的時間,更方便利用碎片時間運動,他對網球的喜歡就更多一些。

當他看到王一男在明顯處於優勢時,卻放棄了自己的發球和迎前強攻的重要得分手段,而是和閔建豪玩起了同樣對切削和削中反攻的打法時,不僅對王一男又高看了一眼。

王一男這是把賽場當成了練習場。

小小年紀就有如此開闊的心胸格局,孺子可教,前程不可限量。

王一男卻越打越有點佩服起閔建豪了。

自己越打也越有心得了。

閔建豪切削的旋轉變化非常豐富。

從內旋外旋到上旋隨意轉換不說,如果自己的回球質量不夠高,他對回球旋轉的速度和落點似乎都能隨意掌控。

面對這般的旋轉變化,王一男在回球時不但在手感上有了更多的心得,就是看著閔建豪切削過來的球飛旋軌跡時,他漸漸地就能判斷出旋轉的方向以及自己回球甚至提拉時所用的力度和手法了。

到了這個階段,兩個人的往來拍數明顯增多了起來。

而王一男的失分則大多集中在了提拉的過程中。

如果想保持穩妥,提拉就不太可能發力。隊提拉過去的球,閔建豪就有了進攻的機會。

如果提拉發力,回球下網和打飛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王一男在付出了大量失分的情況下,提拉的成功率慢慢開始增加。甚至漸漸地都可以隨意地發力反抽了……

於是,均衡了很久的對切、對拉的場面終於開始了再一次的傾斜。

第一盤王一男最終以7:5獲勝。

第二盤幾乎就是一邊倒了。

王一男只讓閔建豪得了保全顏面的一分。

這場半決賽最終以7:5和6:1的比分結束,王一男二比零獲勝,進入決賽。

……

在電視上或電腦上看比賽直播的人,大多都是球迷。

而一個人趴在被窩捧著電腦或手機,或者是一個人凌晨下半夜還躲在客廳看電視直播的人,則大多是鐵桿球迷。

球迷因為懂球才看得津津有味。

不但費煙費酒費零食,還常常因為忘乎所以地大喊大叫而遭到大小家長們的各種威脅。

球迷雖然眼高手低不能親自上場,雖然他們有自己的傾向,但他們對球員的認知、對整場比賽的解讀往往更有大局觀,也更加客觀。

跑體育線的良心記者大體和球迷相似。

王一男的這場半決賽,不但吸引了最多的觀眾,也吸引了最多的記者。

因為他是參賽運動員中最靚的仔,還打得一手最狠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