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我是必須要去的,我已經沒有退路了。不過你放心……我不會跟你爭這個組長。黃教練把我看得死死的,我根本就沒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

“你也放心。我剛才看籤表了。即使你輸了,但只要比分在3:6以上,咱倆就會一起去湛江並肩作戰。所以你一定要盡全力。當然,要是你能勝了我,就當我沒說。”

“贊助商就在後面看著我呢。如果我再輸一場,很可能連運動服都要自己買了。”

“運動服?”

王大斌看了看王一男的著裝和鞋子。又扭頭看了看楊咪所在的方向。

“很貴嗎?”

王一男也看了看王大斌的著裝。

“你以為大山裡飯都吃不飽的窮孩子們,能和你一樣嗎?”

“我也不是沒讓你贏……”

“那萬一我要是贏了你,你可不能怪我……”

王大斌看了王一男一眼,忽然就笑了。

“少廢話,放馬過來吧!”

兩隻手用力緊握了一下立刻就分開了。

王大斌身高和王一男差不多,但明顯要比王一男壯實了一些。

他已升入了高三,快滿十八週歲了。如果按照專業的青少年賽制,他的年齡已經在被剔除的邊緣。即使參加青少年比賽,他也會被分在年齡最大的組別,不可能還和王一男這種還差一個多月才滿十四周歲的少年同場競技。

然而一個純商業性的比賽,自然不會煩得了那麼多。無論年齡大小成績好孬,參賽的青少年組選手只要都是在十八歲以下的中學生範圍內即可。

至於湛江那邊的賽制,據說也只是分了成人男女組和青少年男女組。而青少年男女組只設定了十八歲的年齡上限,同樣對年齡下線沒有界定。

這種情況下,各個體校和俱樂部自然都會擇優選派自己的優秀選手。

十三四歲以下的小孩子們打比賽,除了家長和教練們關心外,普通觀眾買賬的會極少。贊助商無疑也是想到了這一層。

有限的資源,即使把選擇權交給了體校和俱樂部,他們也不會選派沒有絲毫競爭力的那些孩子們。

體校和俱樂部內部的選拔競爭,也就成了必然。

……

挑邊後,王一男選擇了先發。

在其後練球的兩三分鐘時間裡,王一男一直在練發球。

王大斌打給他兩個球見他沒回應,無奈之下他自己也只好練起了發球。

此時另外三片場地上的比賽已經基本都結束了。包括參加選拔賽的運動員在內的所有人,此刻基本上都集中圍在了王一男和王大斌的這個賽場上。

雖然王一男輸了第一場,但看過他後面其他比賽場次的人,就知道這兩人的比賽基本就是校園內的一場巔峰對決了。

只是王大斌不但在校園內稱霸已久,就是在全省的青少年比賽中也是拿過名次的。

在國內最高階別的青少年專業賽事、柰克全國青少年巡迴賽的分站賽上,王大斌也曾經拿過第二名和第三名。

王一男不但年齡比王大斌小了幾歲,來體校之前雖然有幾場野球的不錯戰績,但似乎還沒聽說過他打過什麼正式比賽。

但王一男的名氣,畢竟還是王大斌不能比的。

王大斌戰勝過的畢竟都是同年齡組的專業選手。而王一男可是把鼎鼎大名的滬市青少隊都給挑落馬下了。

雖然那不是什麼正式比賽,但即使是野球,也沒有誰願意主動輸球的吧?

滬市青少隊裡不僅有年齡比王一男大的,整個團隊在省市級別專業團隊中的排名也是非常靠前的。

珠三角和長三角不但是經濟上在全國名列前茅,文化體育的發展也是相得益彰。

從近年來幾屆全運會的獎牌榜或許就能管窺一下。

第九屆全運會金牌和獎牌總數廣東都是第一,上海和江蘇分列第三和第四(第二是解放軍和遼寧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