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男剛被王薔喊進球場時還滿心歡喜。

苦等了這麼久,今天終於有球打了。

然而他聽王薔說了賽事的這些情況後,立刻就一點精神也提不起來了。

就連給王薔喂球的力氣都沒有了。

王薔是1992年1月生人,比王一男剛好大十個月。

她將要參加的比賽就是青少年的十四歲組。

王一男則是……球童組。

王薔看他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就急忙喊了停。

……

開始時王一男並不認識王薔。

王薔卻認出了王一男。

她前段時間第一眼見到這個球童在場外不停地向場內張望時,她就覺得這個球童很面熟。

此後王一男就像早晚定點上班上學一樣,每天都要過來轉上幾圈。

王薔越看越覺得……這個球童很熟悉。

王薔後來終於想起來,這個球童就是那個瘋狂一男,就是那個只摸了幾天球拍,就把一個市級青少隊給團滅了的那個公益球童……

……

所以別看王一男只是個球童,但他現在的名氣顯然比王薔、吳狄他們都大多了。

即使王薔、吳狄他們誰拿了個青少年組冠軍,在媒體上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除了親友和圈子內的一些人外,也不會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甚至是成人組的全國冠軍、亞洲冠軍,對圈子外面的普通觀眾們而言,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動靜。

雖然這些成績對一個運動員而言,都是成功道路上一個個重要的階梯和基石,是他們邁上世界之巔的必經之路。

然而對普通的觀眾們而言,這些成績卻絲毫提不起他們的興趣,也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去關注。

在普通觀眾們的眼裡,能引起關注的只有世界冠軍。

只有世界冠軍,才是真正的冠軍。

只有站在世界之巔,才能讓國人揚眉吐氣。才能讓國人真正自發地激動起來。為之吶喊,為之喝彩。並送上誠摯的祝福和由衷的關切。

當然,有,且可能只有一個例外。

如果哪一天國足取得了亞洲冠軍,甚至是一個俱樂部取得了亞俱杯的冠軍,都可能會讓球迷們欣喜若狂,甚至砸爛電視而衝向街頭去慶祝去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