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士都是為之一怒,怒目而視張遼。

這話啥意思?!是報怨他們主意太大,逼袁紹的意思了?!

張郃也樂了,掃了張遼一眼,這人,還真天不怕地不怕,這一句,就這一句,把所有人全得罪光了!

就是他,也是不敢與這些寶貝謀臣嗆聲的。他倒好,大咧咧的啥話都敢說,就這嘴巴,這可真是……

張遼見眾將臣都看著自己,便哈哈大笑道:“遼以為,戰可矣,退可矣。主公若退,周全退兵之略,而可,而遼定效己力為大軍斷後,必保無虞,縱然曹兵再多,有何可懼?!若要戰,兩方保全,也未必不能做到,遼也敢效生死,盡犬馬之力,為主公打下曹操便是……區區程昱,此時不過是有閒暇,方才有空去冀州應呂布,倘曹軍吃急,他也未必有餘力可去矣……”

袁紹一聽,便很鐘意。心中盤算著,袁譚與袁熙再救一救鄴城,分的兵馬,也未必不能退一區區呂布。

那麼退兵,與曹操一戰,若無功而返,豈不是與初衷相反而背?!

袁紹一沉吟,便道:“文遠之意是,退在紹,不退也在紹?!”

“然也!但為臣者,遵主公之意行事便可,何敢能以私意而妄諫主公以如此大事,決斷,當以主公之意為尊也!”張遼道。

眾謀士聞之大怒,道:“照你之意,是我等有私意了?!”

“笑話!自來奉主,若有良言,自當諫之,照汝之意是,便是主公要投河,我等也不勸了!?”有人嗆道。

見眾人一副要生吃了張遼的情景,袁紹忙道:“只議事,不必逮著彼此的不同而爭辯。”

這是不要爭意識形態的意思。一副息事寧人的態度。

眾人應是,但依舊不服。張遼哪裡怕得罪人,只道:“雖是如此,然,奉主不可不遵命也,只要不違天傷理,遼以為,遵之既可!”

眾人怒目而視,深以為這根本不是張遼的本意,而是故意說給他們聽的。

便有人嗆道:“遵之既可?哼,若事主專以忠,為何汝不事呂布而終,無疾而終,豈不是違背了文遠之志?!”

郭圖見時機差不多了,忙出來笑道:“這是議事之處,可不是鬥嘴之處,主公寬仁,方且容之,若我等專以嘴鬥狠,可就真不忠了,打住,都打住!”

眾人見他出列說話,這才作罷,但都隱忍著用眼刀颳著張遼,恨不得生吃了他!

“明公!”郭圖道:“臣以為,張將軍言之有理!我軍據百萬之數,何懼於呂布?!既遣人回鄴城應援,又有審配在鄴,必然無恙,況又有袁譚與袁熙近在救,鄴城必然無失,所以圖以為,與其退兵回鄴,不如圍魏救趙!”

“與曹操決戰?!”袁紹聽了,暗合心意,點首道。

“然也,與其如此,不如叫曹操吃緊,那程昱必然率兵來救,四方盟,去其一也……”郭圖道:“至於馬騰與張楊,不過是虎之羽翼也,虎既去,羽翼不足為患。”

袁紹聽了,不住點首。

眾人便知道袁紹雖怒,卻沒有退兵之意。

便紛紛道:“然,與曹操叫戰,曹操據兵不出,當如之何?!”

袁紹道:“吾之愛將顏良文丑日夜欲與之戰,然曹軍避戰不出,當如何?!眾人可有策獻?!”

張遼道:“遼願一試,若能逼曹操出兵,敢大言而願立首功!”

諸將聽了都冷笑了一聲,道:“我等都逼不出來,就憑汝?!”

只有張郃道:“如今我軍營逼戰,曹操皆避戰不出,不如讓張將軍一試!”

袁紹道:“既是如此,文遠且一試。讓張郃策應於汝,助一臂之力!”

張郃與張遼起座領命道:“是!”

“雙張合臂,必然無雙!”郭圖笑道:“願兩位將軍旗開得勝!”

二人忙謝了郭圖,這才退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