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袁軍試探張遼意(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袁紹不是,他不是不懂道義和道理,他只是做不到。
他覺得他做的就是最好的,沒有錯的,錯也是錯在別人,不可能是他的錯!
他坐的位置越高,權力越大時,他就越聽不進人的意見,也越來越厭惡有人說他做錯了,辦錯了。
人的性格就是這麼古怪,如果是李世民,他可能心裡也會不舒服,會有情緒上的問題,但是於自己有益,對國家有益,對大局有利的,他一定會聽,他可以在私情上不喜歡這個人。但一定會重用!
如果是劉邦,他若不喜歡,也是以破口大罵一回,罵的狗血淋頭,但一反思,對自己有利啊,他也不在乎舔著臉去把人哄好,再以重用!
就算是曹操,哪怕心裡恨的要死,就算懷恨在心,不中聽的,他也會聽進去!並且加以執行,絕不會顧及顏面,而選擇視而不見!
但顯然,袁紹並不在其中,若論禮數,若論風度,其實袁紹真的是一個英明的主公,不然也不足以令天下才士趨之若鶩,衝著的就是他的好修養。
世家公子的風度和修養能折服一堆人。然而,修養好,不代表一定能正視自己的問題。
袁紹有的時候,會優柔寡斷,寧願選擇掩耳盜鈴,也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問題,他只會選擇不斷的迴避,迴避。
做事若做成功了還好,若不成功,他會遷怒於人,寧願將責任推給別人,也絕不肯承認自己有錯!
所以,他既使心中隱隱的有些後悔,卻也絕不肯嘴硬的說,只是沉著臉道:“田豐害吾,昔日不祥之言果被其所料中矣……”
左右鴉雀無聲,沒有誰敢這個時候去觸袁紹的逆鱗!
袁紹緊急升帳,召集眾謀士與諸將,怒道:“三姓家奴果真不義,竟敢約四方盟要以進我冀州,帳下誰願領兵回鄴城去救!?”
袁尚去追趙雲了,袁紹已知,此時鄴城空虛,他心裡哪裡能不慌?!
帳下站出三人來,正是高覽,張郃與淳于瓊,道:“末將等願回鄴城以救!”
袁紹心中一鬆,道:“有汝等出力,紹何以懼那三姓家奴?!”
正欲發號令二人去救,帳下郭圖站了出來,道:“明公,臣有言上!”
“且說!”袁紹道:“汝有何議,只管提上來!”
“三位將軍縱然英勇,然而,若都回去救鄴城,恐怕我軍會無人可用,雖有顏將軍文將軍在,然,與曹賊兵馬相比,終究是將得力之人都分了回去,恐怕不妥!”郭圖道。
袁紹心中微怒,道:“依你之言,便是不救鄴城?!”
帳下早有謀士冷笑一聲,道:“郭圖,汝這般意,有何居心?!”
郭圖一一掃過這些袁尚的心腹,心中冷冷一笑,生恐他上言不救他們視以為囊中物的冀州不成?!
“我話還未說完,汝等便是急也無用,何故亂吠?!”郭圖是挺目中無人的,見眾人怒,這才得意,道:“……張遼父子如今一直未曾得用,這二人降已久矣,觀之也並無爭功與叛反之心,只是,貿然用之,恐怕不宜,不如且試之一二……”
“哦?!”袁紹道:“張遼的確英勇,又擅領兵。只恐他並不真心。”
郭圖見他沉吟,便道:“且喚他們父子進帳來,只問他可願援冀州鄴城,他若願,請主公立殺之,他必有與呂布匯合之心,前來降,早有二意。他若不願,還請主公留在左右以聽命,共拒曹操,如此,便可遣二位將軍回鄴城相救,如此,便首尾相顧也!”
袁紹道:“便依汝之言,既刻召張遼來,張虎隨外。倘若殺之,父子二人一內一帳外,一併誅盡!”
早有人聽命去了。
張遼父子一直坐冷板凳呢,一聽來喚,便忙道:“還請使者稍候,遼且更衣前去,唯恐懼失禮於袁公前也!”
來人自然倨傲,聞言只催他快些,便徑自去了。
張虎道:“父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