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狐假虎威謀人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司馬懿心理有多強大,這是不用說的,一般人的心理素質是看到這一點會失控,甚至會憤怒,以至於遷怒都有,可他不是,他第一個想到的是,為何身邊的人會以為他對此如此的在意?!
這心裡已開始衡量開了,並且要怎麼才能讓他們以為他心裡其實並沒有失衡。
而如果表現的完全不在意,反而失真,叫他們以為自己深不可測,內心既使波瀾也不動聲色,這同樣也不是好事情!
一個面對詆譭也不露聲色,毫不動容的人,可想而知,他身邊的人會防著他,甚至心裡疏遠他也是必然的。
因為這已經可以將他定義為一個可怕的人,一個可怕的人是戰場上的敵人,將來也可能是朝堂上的敵方勢力。
所以,怎麼平衡這個,是司馬懿需要做的事情。
人生如戲,需要演技。哪怕他是個心理特別強大的人,對此詆譭也有料到,並且完全不被外人影響的人,此時也是需要展露些人性的脆弱,反而更能引起眾人的共鳴,以利於以後!
只這一瞬,司馬懿已經將所有利弊利害關係全想清楚了!
心裡也很快的做出了迅速的決策與判斷。
一個完全沒有情緒和破綻的人是會引人恐懼,並且是引人防備的,而怎麼做到攻心,將人心控制在可控的範圍以內,也是他必須要去做到的事情。以利於以後更方便行事。
他得展示,他對呂布並無怨恨之心。就得稍露出人性的軟弱,才能叫人真正信服!
司馬懿便嘆道:“殺人不過頭點地,這些人,是殺人還要誅心啊……”
說罷嘆了一口氣,黯然的放下了紙條。
眾文士見他如此,反而鬆了一口氣,立即道:“這紙條混進來,必有人從中作梗,軍師,要查嗎?!只要查,必能很快找出始作俑者!”
司馬懿卻是思考了一下,搖了搖頭,苦笑道:“其實這紙條說的也並沒什麼錯!我司馬氏的確引些人怨懟,本來就是河內人,卻棄河內而去了徐州,有些非議也屬正常。我司馬氏的確是令他們失望了。如果,主公是那隻虎,懿便是那隻狐狸,這形容也沒什麼錯!司馬氏的榮光,總是離不開主公的。司馬氏世代居於河內,遷出後,卻隨主公來了河內,不思回鄉,卻反而顯露威嚴,這與狐假虎威也沒甚區別,被他們罵幾句,也很正常!”
眾文士不忍,道:“軍師心中之苦,又豈是他們可知?!軍師便是心善,不肯深究罷了。也是軍師念舊情,若是旁人來此,他們也未必能保得周全。全是軍師忍辱負重,他們卻不領情,反而多有怨懟,軍師以德報怨,才是真名士也!不介意一己之汙名,而不深究,這不是大義又是什麼?!”
司馬懿心裡真的不在意嗎?!當然不是。
可是這在意有打消他們心裡的防備重要嗎?!當然也沒有!
孰輕孰重,他心裡是很清楚的。
人這一生,沒有幾個人是真正能按照情緒來任性生活,所以才說呂布這種人是少數呢?!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這樣幸運又混蛋的。
現在打消他們的疑慮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份非議,他當然在意,而在意的結果只是,背地裡自己一個人慢慢消化罷了。
他很無力,也很憤怒,去徐州非他所願,可是當然選擇屈服的時候,也懷有不甘的時候,還是有人這樣說他狗仗人勢,狐假虎威,他的心裡能好受才怪?!
然而,渲洩有用嗎?!
司馬懿是個極清醒的人,自然不可能放縱一些不合時宜而存在的情緒激化了自己,最終做出自取滅亡的行動或選擇。
遇到這樣的事,怎麼辦?!無非是打落牙齒和著血往肚裡咽罷了。是苦是寒,只自己知而已!沒必要宣揚的人盡皆知!
以後這樣的時候會常有,也不只單單在這河內有。
司馬懿笑著搖了搖頭,道:“罵幾句也不會有什麼,受著便是了,便是一時有點不舒服,久而久之的,也就罵習慣了。天下罵主公的人不少,以後罵我等的人也不會少。諸位也都放寬些心胸才是!”
眾文士都笑了,道:“遇此類事者,自然都與軍師比肩!”
“比起這個,更讓我在意的是,這些紙條背後會不會有其它的目的!”司馬懿道。
眾人一凜,道:“莫非軍師以為,這是許都出手?!”
司馬懿點首,道:“張楊身邊俱都是無名草包,誰會有這樣的謀略?!若有此般城府,張楊早就沒命了,所以,此信是一種推動,恐是曹操的人在推動著懿與河內翻臉算帳!”
可是就算想要行此計,也終究是小看了司馬懿的能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