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是真的鬱悶,尼瑪,這風險,怎麼看怎麼大!

馬岱不悲觀,也不樂觀,只是道:“父親何不想想好處!若是能跟在呂布身後進冀州,或是進了許都,我西涼也會水漲船高,呂氏上下,哪個敢虧待父親之功?!”

這倒也是!

若不然,實在不想上這賊船!罷了,看在有好處,以及孟起非要參與的份上。便是不樂意,硬著頭皮也得上了。

馬騰發出信以後,便立即安排這邊防守事宜,然後就準備帶兵要去河內見呂布了。

這個訊息,是與馬超吃了敗仗的事一併傳開來的。

軍心略有些悲傷和驚慌,畢竟死了很多精銳,損失慘重。

馬超是妥妥的西涼少子,跟在他身邊的都是精銳之師,損失這麼多人馬,哪一個不覺得受到重挫!?一時之間,軍心也確實是有些哀傷和動盪。

但是,也很快是被馬騰這個動作給撫平。

不得不說,馬騰這個決策是極重要的。他早不早,晚不晚的非要現在去見呂布,除了是別的考量,更是為了現在馬氏的處境的考量。

馬超敗績傳開,多少會影響軍心,韓遂可能會大動文章,萬一說動了那些牆頭草,在一些小動作上背叛了他,一旦分崩離析,馬騰也得接連遭受重創!

所以,在這敗仗傳開來的同時,他馬上要大張旗鼓的去見呂布,這件事,就讓全軍上下都像吃了定心丸一樣!

呂布名聲不好聽不要緊,他強就行啊!

馬騰的意思就是告訴他們:韓遂是有曹操作後盾,但我馬騰也有呂布作後盾。別以為孟起敗了一仗,就能重創他了?!想要叛到韓遂那邊去的,也得思量一下呂布的份量!

這件事,很有用,至少震住了各種不滿和不安的聲音。

邊民就是如此,反覆無常,今日降,明日叛,實在是無定性的常事。因此,馬騰也是不得不防!

也正因此,馬騰雖然身為西涼太守,但他是真的累。主要是這邊人的心性太難管了。一直在相互折騰與消耗,資源又不怎麼豐富,光拉攏啊,打壓啊,之類的事,就已經耗盡心血了。

他能做出這個成就來,算是不錯的了。

也不怪他根本不想要太參與,只想自保。是因為他太知道,以西涼兵的這德性,強是強,就是強一時,卻無法有長性。

董卓當初有多強?!後來呢,雖然是把洛陽搞的日月無光,但他再強能咋的?!照樣是被各諸侯玩死了!

董卓強成那樣,也就把牌打的這麼爛,是因為他不夠強大嗎?!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反覆無常,做事太絕,不留後路,所以死的很慘。

董卓強至此,尚且是這個下場,更何況馬騰就是一個小小的太守,兵力也就那樣,他能有什麼雄心壯志?!

入京參與,那是死也不敢。能不把火燒到他身上就不錯了。

平生最大的願望,也不過是馬氏若是能守疆而立為王,那才是真正的祖宗燒了高香了。

所以,他是既怕中原亂,又怕中原不亂。中原亂,怕把他攪和其中,脫不了身。若是中原不亂,就得來搞他西涼了。所以,總歸不得安寧!

馬騰管著這西涼,當真是心力交瘁。資源不豐,糧草還是要依賴中原給點三瓜兩棗接濟的,還是要看許都和各諸侯的臉色的。然後呢,軍隊與各部落,邊民都特別難管,還要抵禦外族,積攢點小家底,也是基本上一字不落的全耗在這些屁事裡面,不是內裡爭,就是外面鬥;不是這個叛要去平叛,就是那個外族打過來了,要去打出去,所以馬氏是真的算強的,但是實力一直不漲不退的,就這德性。

想要成王,談何容易?!

他現在應了呂布要同盟,也是無奈之舉,實在是馬超這一輸,後果很大。

俱是精銳營失,這要是人心一散,一叛一離,那得歇菜,他光應付這個就頭痛了,再加上韓遂必要來攻打一波,內外交患,實在是心力跟不上!

此時借呂布之威信,妥妥的震懾住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