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良其實也明白,真有什麼,劉琦這樣子,肯定是要回來援助徐州的。他就是這樣的本性啊。

雖覺得有點無奈,但同樣的,也覺得這樣,也許沒什麼不好。

可能這就是天意吧。天意如此,人不可違!

古人都說盡人事,聽天命。這話,其實內裡也包涵了一些無奈。就如現在的蒯良以為,劉琦就是這般的性情,這樣的性情,是仁慈的,是和軟的,然而,比劉表還不敢進取。這樣的人,指望他真的能有什麼雄心,立什麼大業,就真的是奢望。

其實也不怪劉琦胸無大志,因為這些年裡的他,一直就是這樣長成的。一直以來,劉琦所面臨的最大的危機只是怎麼活下來,活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樣處境下生長的孩子,叫他放眼天下,去看什麼天下大勢,他真的看不到!他就是小情小性,沒有什麼大胸懷。

蒯良見他一面,心裡其實已經十分確定,以及肯定了。

所以,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麼呢?!徐州當初接他來,接納了他,就是盡了人事,而現在時勢變化,以致於此,這就是天意。

而蒯良所能做的只有順應時勢和人事,聽天由命,唯此而已。他也只盡力罷了。

謀士輔佐主君,其實謀士能力再大,也受限於主君是誰。而這個道理,略與師者教導學生差不多,就是那個詞:因材施教!而謀士也因材而鋪佐。

若主君無那才志,便是謀士再有能耐,也是做不了什麼的!

所以,蒯良是徹底的明白了。

他只能換一條思路來想這個問題:其實抱一大腿,也沒什麼不好!總歸是背有靠山,再加上劉琦在徐州呆的久,十分親密,這便是不同尋常的情份。將來荊州有什麼事情,徐州肯定是第一時間就幫著處理的。出人出力。有幫助,總比單打獨鬥的好。當今天下,單打獨鬥可是大忌!即便是劉表,當初也是苦心尋求聯盟於袁紹的,為此,還付出了很多的東西,都是不可言說的。

而徐州,也一直在尋求同盟,致力於西涼的關係。即使西涼現在不能像荊州一樣靠上來直接做小弟,但要發展為朋友,盟友的關係,其實不也是為了平衡天下的實力嗎?!

一股勢力,有時候只能硬扛,硬打,而一股股加起來的勢力,就成了牢不可破的存在了!

所以謀士都明白這個道理。

“公子且收拾東西吧,不可再耽誤,我已與賈詡說好,明日一早便出發,宜早不宜遲!”蒯良道。

劉琦點點頭,道:“那我且去與陳相道個別。來了徐州,多番受他照拂,不能不謝別。”

蒯良道:“我與公子一道去,自來徐州,還未見陳相一面,此去既是拜見,也是辭別。”

劉琦點首,與蒯良一道去了,言行之中,對蒯良十分禮遇,如同對待師者和親朋,還透著一股是父親的人的親密。

古人哪怕家族關係再差,禮教出來的孩子,除了少數叛逆的具有後世覺醒思想,對父母那一套不屑一顧的以外,其實大多數,都是天然的親近父親的,哪怕父親對他關心甚少,他們也照樣有著天然的崇拜。

劉琦就是這樣的孩子,對生母,是依賴,而對生父,則是,哪怕許久不親近,也有著禮教教育出來的那種親密。而這崇拜和親近,並不因事隔多年而消失。

至少劉琦就是這樣的性格,他性情溫軟,是真的逆來順受那種人,心中完全無怨,一腔聖母心的好孩子。

為什麼說他純良呢,是因為他哪怕遭受了太多冷遇和迫害,哪怕被蔡夫人擠的全無立身之地,他也頂多是有點委屈,說怨與恨,是真的談不上那種。

受了這麼多,卻依舊保持心靈的純淨,是十分難得的好青年。

這樣的人,稀少,哪怕在現實裡出現,也常常因為太善良而總是被人輕視和欺負。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珍貴的,但在世俗的眼中,卻是十分沒性格的存在。

可是,呂嫻卻知道,他對劉表的牽掛和不放心,傷心擔憂是真的。

所以,她更深信,這樣的人,對她的承諾,也永遠不會是假的。既使以後時移事易,他也不會變。除非他失勢,控制不了荊州局勢,那是沒辦法。但只要他在,就不會背叛。

這世上,比他有能力的人多的是,為何呂嫻就獨瞧中劉琦呢?!因為他讓她放心。所以,放他回荊州,無需再另放人去盯,去監視。

比如馬超吧,比他有能力的多著吧?!

也不能說馬超在承諾的當下誓言一定是假的。但是他也因為能力太強,而十分易變。今年不變,明年說不定就變心了。

都是說不準的事情。

可是劉琦是不一樣的。這青年與袁耀也不一樣。袁耀是因為知道袁術的舊部依舊還在,所以,他反而為了讓徐州放心,自己能避嫌的就避嫌了,做的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道路,他能想得到這些,事先給迴避了。但是劉琦是完全連想都想不到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