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借桑罵槐報舊怨(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時竟是迎著入帳,曹操親自執了他的手,十分親熱。
“若丞相不棄,琰與眾人願投於丞相麾下,為朝廷效力,失主之犬輩,還請丞相不棄收之!”眾人道。
曹操大笑,道:“豈有不收之理?!得汝等,操大幸也。”
一時設宴相待。
辛評還未回營,聽聞崔琰來投,一時呆住。
良久等宴結束,辛評來見崔琰,二人相見,默默無語,辛評眼神複雜的道:“袁公不負季珪,為何要負袁氏?!”
崔琰倒是挺平淡,道:“袁公在時,琰盡力盡心而佐之,奈何常不聽我。”
“袁譚袁尚都非人主之象,”崔琰欲言又止,道:“仲治回去,且多保重吧。”
辛評的臉色很難看,冷笑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說罷甩袖,道:“下次再相見,誓分生死。”
這是打算跟著袁譚到底,然後準備一條道走到黑了。這其中之意,是說袁譚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投奔曹操之心。
崔琰當然不會告密,因為這是心知肚明的事情。袁譚想做什麼,曹操哪裡不清楚?!也用不著他告發什麼。曹操甚至是預設辛評這般做的。
待人走後,他身後的謀士們都很臉青,道:“道既不同,何故說此等負氣之言。”
眾人氣苦,崔琰黯然的道:“仲治身上揹著家仇,又有忠直過枉的性情,剛正不阿。這樣的人,只怕會被屈死!”
眾人聽了默然,都不傻,辛評能力是有,然而袁譚不信任他,不用他的計,不聽他,甚至還要冤枉他,就足以氣死他了。
他氣性多大,明明忠心還要被人所疑,必定會……
而袁譚又哪裡是曹操的對手。曹操甚至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只需要加封賜爵於辛評,就能立馬廢掉辛評。
正因如此,崔琰才來投奔曹操啊。
若不是看著袁譚與袁尚實在是騷操作不斷,敗亡之象,他也不至於如此。本來他也是想要隱匿於江湖間算了的,可是,他也有撫民之意。他希望在曹操麾下效力,能在征伐四州的時候,儘量的勸曹操安撫百姓,少屠殺……
崔琰心裡挺難受的,倒不是看昔日有舊主之誼的同僚與他分道揚鑣。而是,眼睜睜看著人的選擇不同,人生際遇將有大不同,那種心情,說不清楚的複雜!
崔琰當初是眼睜睜的看著田豐因剛直而死,審配為袁尚站隊而死,沮授被囚,如今輪到辛評,明明都是仁人志士,為何命運卻……
可是崔琰卻無法勸辛評什麼,人各有志。明知他有輔佐袁譚之志,哪還有能說的出口要他折轉志向事於曹操?!
這種話就千萬不要開口。一開口都是折辱!
曹營的動靜,禰衡是一直盯著的,先是聽說辛評來了,他是冷笑兩聲,再是聽說崔琰來投奔曹操,禰衡心中大怒,二話不說就上了馬,就來了曹營外。
看他衝動,臧霸是黑著臉,遣了人來護著他。怕他有閃失,還急讓人去叫趙雲回來。
這禰衡一天不罵人,他肺就得炸不成?!
臧霸命人來勸他,道:“我軍與曹軍互不干擾,你何故對著曹營中人指手劃腳?!速速回去,否則曹操加怒,必會殺你!”
“我怕什麼曹賊加害?!”禰衡道:“我來罵這兩個厚顏無恥之人!能不當面唾棄其面,便已是客氣!你等且回去,只告訴臧將軍,我不怕曹賊,不引他怒意便已是客氣!”
說罷也不理會眾人阻攔,坐在馬車上,以手指鞭,道:“袁紹已死,辛評,崔琰,汝二人為何還不死?!主死臣辱,才是為人之道,為何不僅不殉,還要事奉那加害袁紹的奸賊!這就是汝二人事主之忠?!”
“我只問你們,去了地下,可有面目見袁紹,你們的忠心,你們的骨氣都被狗吃了嗎?!”禰衡大罵,咬牙道:“想汝等亦算名士,不思復仇,竟還要事於國賊,汝等忒是無恥之輩。出來!衡必以鞭笞汝等面目,斷髮文身,到了地下,好叫袁紹認不出來,不然必恥汝等這些斷脊折梁之狗輩。呸!袁紹之所以大敗,就是像汝等這些折了骨氣的人太多……”
“禍起蕭牆之內啊,袁紹屍骨未寒,汝等就迫不及待的折節而事奸賊,吾為士人雖狂名天下,然,我也亦汝等二人為恥,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