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袁紹已死。臧霸與趙雲的心情極為複雜。

一代雄主,就這麼倒下了。狼狽不堪,毫無尊嚴的倒下了。他曾經多麼強大,像一尊大象,一切皆在腳下,九州唾手可得,世間諸侯如蟻般,彷彿都不可撼動他半絲半毫,每一個人都懼怕他的實力,生恐被大象踩個稀碎!

結果,就這麼個下場。

臧霸在泰山一帶時,聞聽袁氏勢大不已,如今卻……

而趙雲的心情則更復雜,對禰衡道:“昔**迫公孫瓚時,何其的雄壯,如今卻……”

禰衡哧笑一聲,沒什麼好話,對趙雲道:“外強中乾而已,袁尚繼任,苦苦支撐,以此子能為,是絕不可能撐得下去的。不過他繼了父親的實力,將軍與其感慨袁紹之死,倒不如擔心一下袁尚的仇恨吧,袁尚恨你我二人入骨呢。”

“……”趙雲被噎住,無奈的看著禰衡。不是說文人都很能感慨,悲春傷秋嗎?!可見這禰衡是個例外。他能不嘲諷都算仁慈。以他以往的性格,袁紹若死了,他能在人家墳頭上跳舞。

趙雲滿腔感慨煙消雲消,一時無語。

雖說鬱悶這禰衡的嘴直,然而他說的確實是實話,這袁尚可是恨他們入骨。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恐怕想要完全的滅了袁氏,還有的是時日。哪裡就有那麼的快!

臧霸問禰衡道:“正平以為,此時當進,還是不進?!”

禰衡道:“袁紹新亡,袁氏兄弟自有相殘之時,我軍可緩進矣,不必逼急過甚。他們自有相蠶食之時。只看曹操如何施為……”

他哼笑一聲,道:“袁尚得新任,袁譚豈肯服,必要作亂,曹賊豈會坐視不理?!我軍只看進勢進展,再決定便可,不要急於一時!”

好戲才剛剛登場。

看你好像很興奮的樣子。趙雲和臧霸心中皆是一言難盡。

“這般說來,在這裡,怕是要耽誤很久,”臧霸道:“也罷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軍只跟緊曹軍!”

“然也,此時去逼緊袁氏,只徒增傷亡而已。”禰衡道:“逼的越緊,這兄弟三人反而擰緊成一股繩,若即若離,三人必自亂。曹賊自然也知道這一場,他必定要極力拉攏袁譚,漸漸分化,而省卻兵力矣……”

曹操與袁紹不同,袁紹是想要一擊必勝。但是曹操是不惜於有足夠的耐心的。越急越錯,而在戰場上,可未必有糾錯的時機,若不及時,袁紹就是前車之鑑。

所謂好飯不怕晚,吃的太早,會吃撐的,更會消化不良,還不如慢慢的折騰,只要有足夠的胃口,他是不介意慢慢的吃的。

若是袁紹有這個耐心,不只想著一口吞了,哪裡至於如此地步!

這麼一說,臧霸便心裡有數了。

因此,便只遣出部分先頭部隊,各個方位的擊打袁氏散兵,一面招降,一面則是慢慢的收緊口袋,只進行兵力的牽制和步署。

曹操得知袁紹已死的訊息,便是心裡巴不得,卻也感慨一番,灑淚一場。

甚至親自祭了一回,感慨的對荀攸道:“吾與本初為剿黃巾而起勢,至今,已多年矣,不料,敵對分生死……”

曹操攻打袁紹是真的,但是傷心感慨也是真的。越是政治人物,越是將此分的很清明。

“天意弄人啊……”曹操感慨萬分,道:“正因如此,本初前車之鑑在前,操必不重蹈覆轍!”

荀攸去扶起曹操,道:“主公,還請節哀。當今之際,依舊不可大意!”

曹操點首,等祭祀完畢,撤了桌案回到帳中,問荀攸道:“唯今之際,拉攏袁譚,可有效果?!”

荀攸道:“袁尚撤回冀州,若關緊冀州門戶,恐怕不能立得大功。然而,若主公緩緩攻之,袁譚與袁尚必自亂,主公那時若拉攏袁譚,必有奇效。攸以為,袁氏可從內破也。”

曹操來回踱步,他是有足夠耐心的,袁紹雖死,袁氏雖四散,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若是他不剋制而陷入輕狂自負之中,恐怕太急躁會出大事。反而受害。

“即是如此,穩中求勝,可緩攻矣!”曹操道:“送信與伯寧,叫他先在臧霸營中,以便兩營相溝通。配合相進。”

荀攸應下。

兩營既不能齊頭並進,更不可能合兵,那麼在彼此營中放下溝通的使臣就很重要。所以曹操才遣了滿寵去臧霸營中,一是為了兩方溝通進度,二便是為了打探臧霸營中虛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