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江東聚集萬里船(第2/3頁)
章節報錯
黃祖頻頻點首。這也是他心中的意思。
他之所以不決斷,而是先將話頭丟擲來就是想要眾人都說,都支援他。
誰主動,這個問題很重要。
要是黃祖主動,就是一意孤行。但若是臣子建議,那就不一樣了,你們也這麼說了,結果事到,不盡力,再想推給我,可是犯大錯了!到時候主臣一心,有錯也就共擔了。只會盡力。不然若遇敗,事情一要推到了為主的那個身上,只說一句一意孤行便完了。
這與禪讓那種三辭三讓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曹操也經常這麼做。其實大多數時候,他自己就已權衡了利弊,心中有了計較,但他就是不說。他先把話頭丟擲來,讓臣子說。
臣子說的話,就得擔責任,便只會與他同心。
而反對的,他也便能知道,這些人不可倚重。
一個話頭,就是一個誘餌,而為主之人,深諳此種智慧。
就算為主的人能力過人,也一定要給底下的人發揮所長的機會。不然一個人把功全攬了,容易失人心的。
“只看陳登如何回,倘若他只是迴避,必是誘計,倘若他應下,這裡面的事就更復雜了,一是確實是擒了孫策,所以江東才會不遺餘力的要擊廣陵,赴死一般,不惜代價,二是沒擒孫策卻應下了,便是想空手套白狼,主公那時可以以他詐我軍騙我軍孫策在手之事廣陵之兵,拿下廣陵……”主薄道。
黃祖頻頻點首,此時都有些想笑了,道:“正合我心意!這便去信試之一二。且看陳登如何應對!”
黃祖哪裡還能坐得住,道:“點兵整營,吾要親自出徵!”
眾人苦勸,道:“將軍,只恐陳登所謀者也為我江夏,還請主公切勿親自去,只在城中守要緊!”
黃祖哪裡肯聽,道:“如此大事,豈能不親出兵?!”
這是打定主意認定陳登一定擒了孫策了。是在此基礎之上作的所有決定!
眾人真是有苦說不出。那陳登向來用計殺人不見血,真的是要小心為上啊。
黃祖卻親點兵出了城,道:“……看看這江東兵湧如泉一般往廣陵去?!若非是孫策出事,這一舉如何解釋?!江東艦隊向來多而猛,而分如此全力猛攻廣陵,就是殺雞用牛刀……”
所以,必是有所顧忌。
黃祖上馬,一面往江上去,一面將信發出到廣陵陳登處。
江面上全是江東的船。
黃祖親帶著猛士和弓箭手往崖頂上去了。他也不算太莽撞,打算觀敵一戰,再刑問一番江東之兵卒,以更加確信心中其實已經篤定了的答案。
斥侯前來報道:“江東又有艦隊前來,欲透過此江界,陳就將軍來問,是否放行?!”
黃祖道:“吾與江東本有隙仇,豈能白白放過?!令陳就在江上放箭,將之逼至崖頂之下,可用石塊弓箭砸毀船隻!”
斥侯領命便忙去回報陳就了。
眾人便知道黃祖誓必要試個清楚,一定要知道,這江東船舶到底會不會不怕死般也要透過。
這種交戰法,一試便知對方的重心在何處!
陳就的船已將江界給堵了。江東的船急欲透過,便去撞,依舊是老方法,是不欲與江夏兵多糾纏之意。
陳就心中有了數,因有了對方作戰的路數猜測,因此便主動去撞船,配合著將江東艦隊逼至崖下。
黃祖見之,命人放箭,箭矢如雨一般將江東船舶射成了篩子!
巨大的石塊被放開了繩索,大力士合力將之推落下去,一塊又一塊,加速度的落下,人死船毀,極為慘烈!
此次因兩相夾攻,江東此船隊遭遇大敗,死傷無數。
船毀去大半,然後剩下的便盡擒獲了。
眾人將餘者都趕上了岸,來見黃祖。
黃祖問道:“你們艦隊何人主將?!”
擒獲之人,皆道:“並無主將,只是奉命前去廣陵城下匯合,要用最快的時間趕到,否則斬!並非來攻江夏……”
這個資訊就比較的讓人思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