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她像個攪局的魚,把他的兵陣攪了個亂七八糟,一怒之下,便帶著人去堵高二孃,一面直令:“繼續攻城!”

江東兵得了軍令,便繼續攻城!

陳登急令道:“速分五百人,從東門出去助陣高小將軍!”

此時城下有己方的人,如果不去援,只幹看著,可能會全軍覆沒。而因為有助,城上也不能再發箭了,以免誤傷友軍!

當下有副將領軍而去,其餘人繼續射下攀爬登雲梯的江東兵。

陳登繼續觀勢態發展。而事態發展也一如他所料,因為高二孃的攪局,本就重損兵的太史慈分身無暇,根本兩頭顧不全,漸漸的攻城的少了,都只能倉促去打高二孃的兵馬。光在背後有敵,根本無法再繼續攻城。

見陣勢緩下來,陳登道:“再分五百人,從西門出,去助高小將軍!其餘兵力,只在城上援應!守好各處。”

“是……”又偏將領軍令而去。

陳登令親兵,道:“親自去看著城門,若有不對,即刻讓高小將軍帶人進城,城上弓箭手掩護!”

親兵營應下,急急去了。

有幕賓上來,古人一般有門第的都會養食客,也就是養士,稱為幕賓之臣,就是家臣,負責給人出謀劃策,或跑腿使力的。陳府是世家,府上的幕賓沒有三千,也有幾十人,實不出奇。

“大人,城中百姓收集了不少物資,如鐵器,石塊等,若城上兵士疲乏,他們願意輪流上城守城,願獻物資共與軍士同生共死!”幕賓道。

陳登一怔,心中感動,事發生的太快,他還沒來得及令人去城中百姓募集這些人力物力,不料百姓自行自發的弄起來了。他點點頭,來不及多說什麼。

幕賓見他無吩咐,便知道城現在還算守得住,便也沒急著走,看到城下戰況,得知是高二孃回來了,一時之間特別感慨,道:“不愧是將門之後啊。高順將軍有後焉……”

這般驍勇有謀,真是難得一見的良將。

陳登也深以為然,有此功,這高二孃封功之日可待可期。

也許高氏一門雙侯,也未必是神話。父女雙侯,這等榮耀,何其的令人稱讚啊。

有了左右各五百人的助力,將所剩不多的江東兵的損耗的戰鬥力驅趕集中是並不難的!更何況是高二孃深諳戰術戰略。江東之兵已疲,死者過半。極為慘烈的犧牲之下。

這點兵力,再與高二孃體力還足的騎兵要抗衡是極難的。

很快就將他們圍起來了,並且漸漸的縮小了包圍圈子。

太史慈連殺高二孃不成,臉何其青白,他已經力竭了。他憤恨的往城上看了一眼,道:“陳登。今日慈只要留最後一口氣,必不退!”

陳登搭箭在手,準備射殺他。

高二孃急速上前道:“大人且住手!江東之兵敗勢已顯,若趕盡殺絕,恐傷人和!”

陳登這才止了手。

高二孃看太史慈身上全是箭傷,道:“太史慈,我敬你是英雄,英雄知進也知退,為何不退?!”這樣的人,值得敬重,所以她問的是為何不退,而不是為何不肯降!這樣的志氣,這樣的孤膽之氣,若是問他為何不降,就是在折辱他!

她攔了左右兩翼,他若趁著餘力撤後,是可以的,大不了捲土重來!再來攻便是。這後方可是沒有兵力圍堵他的。

可是太史慈沒有一丁半點要退的意思,而江東之兵,個個目光堅毅,沒有散亂,他們哪怕力竭,卻依舊靜靜的站在太史慈身邊,沒有一個要降,或是要逃!

高二孃敬重這樣的人,都說士可殺,不可辱。這樣計程車氣,令人心中震憾。天不傷義士也,義至此,若傷之,才是致以天和。這和父親教導她的便相違背了。所以她不願違背家訓,她除了要學會打仗,還得學會尊重。

尊重敵軍將領,是每一個戰將必須要經過的功課。敵軍強,己不怯,敵若敗,則不可欺殺敗軍至此也。況且現在這個現狀,並非是當年白起拿四十萬投降的趙軍沒辦法處理的兩艱的時候。

這樣的一些人,不多的一些人,完全可以捕獲,而令其降。這些人,徐州完全可吃得下!

只是這話,卻不能明著言說。

這就需要人因勢利導!

太史慈仰天哈哈大笑,道:“慈與主公相識一場,若不為主公報仇,如何對得起忠義之名?!慈死可矣,退不可矣!今日,汝等可殺我,卻不可叫我退後哪怕半步!陳登,還有你這個娘們將軍,有本事就殺了我,休得囉嗦。我本是江東人,我江東之兵,不懼死矣。”

這是何等的悲壯。

走投無路,也不減英雄之色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