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我爹是呂布392(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琦一路繞開人,哪裡知道去?一聽這話,眼前都已發黑,竟是淚如雨下。
還不望與徐庶行禮揖道:“不知先生如何稱呼……”
“在下徐庶,字元直,”徐庶道。
“早有耳聞,”劉琦道:“琦並不知襄陽已被破,仔細思來,差一點身死被誅。”
呂布與徐庶對視一眼,便道:“哦?如何至此?!”
“不瞞諸位,琦來前,夫人曾要琦領兵去助襄陽城,若是琦聽之,只恐今已死也。”劉琦一想,眼淚就狂掉了。他身邊的隨從和客卿也都心有餘悸。
呂布都覺得不可思議,本欲問劉表不管嗎?不過想一想這是人家家事,倒不好問的,因此將話吞了下去,只道:“賢侄既信布,來投,布定保賢侄安危。且安心在營中住下。稍解之疲乏,再請說話。如何?!”
劉琦早已累極,只是強撐著,形容又狼狽不堪,因此也未拒絕,道:“多謝溫侯,琦感激不盡!”
呂布當下便命軍士帶著他們一行人,安置了一個大帳去休整了。
徐庶喜道:“不料竟有此喜,恭喜主公!主公之威名在外,劉琦縱懼之,卻也知眼下只有主公能保他一命。故來投之,得此人,他日,便可得荊州也!”
呂布也喜的不行,道:“如此,布還要感激蔡氏一系,對他緊緊相逼。”
說罷又拉著徐庶問道:“元直以為,荊州可能守?!”
“可守一時,然而若孫策不退兵,難守長久!”徐庶道:“而蔡氏爭於權力,只恐內部人心不齊,內有隙,外有敵,難長久也。久之,必要求援。”
“這蔡氏明知襄陽可能會破,卻依舊要劉琦前去,意欲借刀除之,不惜以一城破而剷除異己,這樣的人,只能用喪心病狂來形容,襄陽一破,對荊州整個的局勢影響甚大,他卻不在乎,只欲以此,而圖己利。不僅不援襄陽,在可被救時補救,反而現在更爭於利。蔡氏短視。”呂氏搖首道。
徐庶笑道:“然也。”
“這劉琦可能利用一二?”呂布道:“可挑劉蔡之間的矛盾。”
“此子,須善待之,若以仁義待之,其必報以仁義,倘若加以利用,只恐他心不向之主公,也無圖。”徐庶道:“女公子意為,此子懦弱,若主公示好,納為己用,是順理成章之事,他日得荊州,他必忠於主公。此子自小戰戰兢兢,來求一存,若還以利用加之於他,只恐他不能心安理得,還欲再逃!”
“如此說來,只能優撫了,”呂布明白了。
“不錯,如待袁耀一樣。只可優撫,不可脅迫。若不然就是逼他死,他雖背離荊州去,卻不願脅迫劉表,違於孝,於他而言,不如殺身。”徐庶道。
呂布明白重點了,便道:“也好,善待之便可。只是蔡氏……”
“主公勿憂。襄陽被破,劉表驚慌失措,必要求援,非來求主公,而是必會求劉備。”徐庶道。
呂布咬牙道:“又是劉備得便宜。”
他十分心有不甘的意思。
“主公何必憂煩,蔡氏剛驅走劉琦,若是劉備去,鳩佔鵲巢,他豈能容之,屆時二方相鬥,荊州破矣。”徐庶道:“都不必用計。”
還省了呂氏這邊的事呢。
“原來如此。”呂布聽他這樣分析,也反應過來局勢了。
“那廣陵……”呂布沉吟道,“劉備若去荊州,他會會駐守廣陵嗎?!”
“荊州若去信,劉備必然舍廣陵而去荊州,荊州發展更大,更長,而劉表仁義,此時若求援,必以將來荊州主位相許,他豈能不去,本兵力有限,若全部去守荊州,廣陵必不能守。”徐庶道:“因此廣陵一帶,還請主公取之,切勿落入孫策之手!”
呂布聽了大喜,道:“還有這等喜事,只是何人可取?!”
“此事還在公臺和女公子身上,”徐庶道:“吾能料中之局勢,只恐公臺與女公子早有所備。只差是人選問題了。退孫策之江東分兵容易,只是守廣陵而不再被侵,卻是難。”
“退孫策兵,一將既可,只是取下後,將要撤離,何人守而不再被奪,的確是難事。”呂布嘆道:“昔日只知奪城池,而不知撫民安眾,今日才知,奪城易,守城護民難。廣陵既為布視為領土,若奪之,必不肯再叫人奪了去!”
徐庶道:“既有機會,自然不能!”
呂布便坐下與呂嫻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