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若是能心甘退兵才好了。他又哪裡敢深勸?!

一個合格的主公,當然會納言,然而,同樣的,也不是並無主見,主見與之相左之時,必然也是固執的不得了的。

其實信中賈詡只是提了表面,只提了三分,還有七分作了保留。

與其說是提醒曹操,實則算是投石問路。

賈詡在張繡出兵之時,就已經寫了信,然而一未見曹操退兵,二未見回信,賈詡便知道,曹操必然將大敗!

他在接了呂嫻的信以後,心亂如麻。

其實他的心裡是傾向於投曹操的。他的確算是合格的天下雄主了。

然而如今,他卻已經絕了這心思。

曹操知進不知退,大敗事小,只恐兗州也保不住,便是能勉強保住,也會被呂布撕下塊大肉來!

他偏用強與之爭,絕非是大謀。

這場戰事膠著至此,其實事實已經很明朗了。若曹操真的是個明主,此時,一定要止損退兵,尚可保得兗州。

可是,曹操一直未退兵,還在下邳,賈詡心裡已然明白,曹操絕不再是他可投的英主……

只是去徐州,他心裡也是有點遲疑的。他不知道現在的呂布與呂嫻是個什麼狀況,他到底是去彭城呢,還是去下邳呢?!

想來思去的,覺得還是去徐州探探底再決定。

雖說呂布可能會大勝,然而他的名聲與人品擺在那,便是賈詡也是十分遲疑的。

所以隨軍幾日,他已經想到先去徐州探探底再說。

要是呂布可輔佐,便留下來,若是不可輔佐,他便撤!只是此去還得低調啊……

再者若說不捨,也就對張繡有些不捨了。

為了讓自己無有遺憾,賈詡還是決定對張繡上言,雖然他知道,張繡一個也不會聽!

張繡的兵馬已行至南陽地界,正往淮河推進。

這一日,張繡便見了賈詡。

“文和,來喝酒!”張繡意氣風發,道:“若此去能得淮南一帶,繡以後也有了立足根地,若得一地為國,繡定封文和為相也。”

古語言邦國,邦是指國家,國,原是指國都,後來一般是諸侯。

雖然漢朝出了一個皇帝叫劉邦,然而,邦代指國家取消了,為免犯忌諱,然而國,叫起來,也依舊多數代指的是諸侯。

賈詡卻並不樂觀,道:“便是擊敗袁術,淮南一帶,有劉表和孫策,再有呂布,哪個肯好相與,此,是群狼環伺之地,主公大計,只恐難定!”

“誒!?”張繡不以為然的笑道:“繡有文和,國之謀士,有何懼焉!”

賈詡道:“若主公聽吾一言,不如降曹操,藉此出兵,前去助陣下邳,以此功,曹操必然重用,既往不咎也。此是天賜之機。”

張繡的笑淡了下來,冷笑一聲道:“曹賊已快敗於呂布之手,文和有異心矣?竟叫繡降曹操?!主動去吃敗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