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笑道:“此事女公子必早有安排,使君書至荊州,想必徐州呂營之使臣也已至荊州矣。”

劉備悟了,想一想確實如此,嘆道:“女公子當真會制衡於內外也。動一兵而策應全域性。只恐關鍵還在於孫策身上,孫策與袁術有死仇。只是……”

劉備遲疑的道:“孫策未必會違背於曹操意志,公然與曹兵對抗……”

徐庶笑道:“劉表與孫策便是出兵,打的也是袁術,何來抗於曹操一說?!”

劉備聽了心中微驚,愕然道:“原是如此!”

曹操也未必肯說破這一點,再樹敵,這種時候,他不會說孫策和劉表的不是,更甚者還要拉攏。

徐庶又道:“所以才說女公子厲害,劉表與孫策出兵最好,若不出兵,也可制衡袁術,袁術有兩大敵在後,他便是想出全力助曹,也會分心,算計人心若此,女公子啊……”

劉備看他眸中的欣賞之意,心中又驚又涼,又無奈,又心酸。

徐庶一至他軍中,他劉備營中計程車氣都不一樣了,軍士們在他手上,彷彿能化腐朽為神奇一般,他是真的想留住徐庶的。

可是徐庶這個表情,這個眼神,這種寵溺與欣賞,不光光是知己之情了吧?

因為呂嫻年紀小,徐庶中年矣,更多的彷彿是對小輩的疼愛,與欣賞混合在一起。

劉備便知道,這徐庶遲早留不住,心中難免心酸。然而即使如此,劉備也沒有怠慢徐庶,盡心盡力的聽他意見,事事遵從,所圖的也無非是他的人罷了。

偏偏頻頻示好,就是沒有呂嫻會招攬人,這麼一封信又勾起徐庶的欣賞之意來了。

劉備忍住心酸,道:“原來如此,所以出使意不在勸其出兵,而是外交制衡。”

徐庶點點頭。

他感覺到了呂嫻對指望外援是不抱有希望的。這樣的品性,是一大優點。

若要成事,光指望外援是愚蠢的。

但是卻也不能完全放棄這一方面,哪怕不能爭取到外援,也不能不顧外交,能不樹敵是最好的,能有外援自是更更好的,便是兩者皆不能有,至少,能破了別人的外援之策謀,也是中等策謀了……

其實不光呂嫻如此,曹操心中也是清楚的,真正能戰勝呂布的主力,依舊只在曹營身上。

袁術之兵,只是希望能分去呂營注意力,可讓呂營首尾不顧,露出破綻而已。

徐庶笑道:“庶若是袁術,便絕不會此時加入戰局,然而,他這個人急功近利,又太貪心,會不會做出精準的判斷,很難說。倘他真的一時貪利出了兵,屆時,還需要使君多出力,分兵去抵擋袁術。”

“這是自然。”劉備義不容辭,又道:“倘袁術襲後,徐州局勢刻不容緩也。”

徐庶一笑,道:“袁術要徐州,貪於土地,而孫策要璽,壽春後方又空虛,如此天賜良機,孫策未必不肯動心,而劉表若見孫策動了,他焉能不動?他們二人不光有殺父之仇,更有地利之爭,使君,這局勢,瞬息可變。”

劉備點首,想了一想這局勢,只覺紛繁不已。

而徐庶和呂嫻卻對這局勢之變,有足夠的策謀與應對之法,彷彿無論怎麼發展,他們都能遊刃有餘。

“將近七月已,”劉備道:“快入秋了。”

漢歷七月,其實很快會轉冷,秋風來的很快。農曆七八月,已至秋收的季節,秋收一過,隆冬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