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我爹是呂布64(第1/2頁)
章節報錯
底下有人白著臉道:“我等家業皆在於此,豈能擅離?!若不離去,何能守?!既已知不可抵擋,為何還要發檄文,激怒曹操?!”
許汜道:“爾若寄希望於曹操憐惜我等性命,倒不如支援溫侯退曹操,曹操何人?梟雄也,既是梟雄,何以存乎百姓,存乎仇者?!寄希望於他,當不如早早離開徐州,尚可有一條生路。而我等卻希望在座父老,士人,壯士,若對溫侯有信心,有錢財者,支援兵事,有才者,助我府衙,有勇武者之壯士去投軍報效,不為溫侯,而為此城百姓耳!以汜看來,此,方為正道!”
“溫侯能退曹賊乎?!”底下有人喊道。
許汜道:“壯士問的好!君不聞溫侯誅董卓乎?!試問董卓可謂豺狼否?既能誅卓,何不能退曹?!”
“然,溫侯退守此一隅,曹兵勢大,如何能退?外無有援,若被圍,必敗!我等豈不是坐等禍從天上來?!”
許汜道:“溫侯已與劉使君結下盟誓,以為外援,必能抗曹!”
關羽心中咯噔一聲,臉色更難看了。
底下諸人果然議論紛紛,打退堂鼓者有之,欲離徐州者更多。
而有些卻不捨家業,被迫在此守者也有之。只有一小搓人,對溫侯有些信心。
只是呂布這些年太狼狽,一路被人從京中趕到了徐州,這樣的人,對他有信心的,實在太少了……
“若寄希望於溫侯退曹,依我瞧,倒不如放棄這樣的僥倖,天下誰人不知溫侯有勇無謀?而曹營帳下能臣將相無數,何以抵擋?!”底下有一士人道。
許汜也並未辯解,只道:“溫侯也知各位父老對他無有信心,因為叮囑汜,務必要告於諸位,若有現下離徐州避禍者,皆不會攔,並且還會派兵護送,他日退曹以後,爾等也可回來,家業分毫不損。徐州城,去留隨意,只看眾位之志!”
隨意去留?家業不損?!軍中莫非不貪民財?!
一時之間,議論聲更大了。
許汜道:“若有留下者,溫侯也許諾,必與爾等,此城共生死,一不棄城,絕不讓曹操屠殺百姓,二誓死不降!溫侯有言,不負百姓父老鄉親,溫侯雖不是徐州人,然為將者,為一方將,便為一鄉主,絕不辜負城中父老,絕不輕易棄城。護萬民,護天子,是溫侯不移堅貞的志向。若棄城,怎麼對得起在許都的天子?!”
“可溫侯一直以來,也一直輕於棄城,無執守一方,從京中一直被趕殺至此,我等,實虛心不敢深信!”有父老族耆道。
“溫侯願與徐州人立下泣血誓書,父老不叛溫侯,溫侯至死不負徐州鄉老!”許汜道。
底下人開始聲音更大的說話了,彼此交頭接耳。
許汜親安排小吏開始組織,道:“若要走的,在此登記一下,有多少家當需要的車馬等也要說一聲,也好軍中統一安排護送!此去,溫侯真心祝願諸位平安,他日退曹後,諸位也能平安回來,相互祝福,不負生死一場!”
關羽看著人群中吵嚷的人群。
呂布這是在收買人心。叫人去留隨意,不設條件,便是讓人心服心安。
而願盟誓血書,便是征服人心的第一步。
大戰前夕,若是與徐州人生死與共,並且,綁在一起,真的退了曹以後,這徐州人就再也不會念及陶謙的好,以及劉備的好了,而是隻會認呂布。
到了那時,整個徐州,才真正的姓呂。
此謂攻心之戰,真是步步為營,步步算計。簡直把人心算到了極妙之處了……
府衙前對義士壯士與士人鄉老施以恩義仁德,而在講書人和戲臺上卻宣揚著呂布的英勇。
關羽的心一陣陣的沉了下去。
看許汜如此自信,想必呂布必已有退曹之策,竟然說的如此篤定。
關羽此時也真的開始替劉備憂心了,他此時此刻才真正的感受到了劉備的不安和憂心忡忡。
此生死大戰,是退曹立威之戰,是洗白徵人心之戰……倘若退曹,呂布收穫的又何止是徐州區區一城?!
當名震天下,震懾諸侯,並立諸侯之間,令人聞之變色,當征服天下人心,並……洗白獲得諸多計程車人真心的維護。
所以呂布不會讓自己輸。這是他重啟爭霸征途的戰事。
曹操是一個靶子,他呂布需要這個靶子,重新以英雄的形象站到天下人的面前。
所以,儘管全天下人都在說徐州雞蛋碰石頭,儘管全天下諸侯都可能笑呂布在痴人說夢,蚍蜉撼大樹,呂布都不能退。
檄文一出,其勢已成。攻守之勢已顯。無路可退!
而劉備卻是被迫綁上這場宣誓的。
關羽此時心中已然明白形勢,現下唯一疑惑的只是,呂布何德何能,以為自己必能退曹操?!
若不能退守,身死城破事小,死後之名,猶為天下人笑,豈不可悲?!
如果不是呂布有此自信,那麼,便是呂布那位讓哥哥如此忌憚的女公子的謀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