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沒事兒做。”

“這。”

“我在思考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在幹看著,什麼也不做,”

“我就會覺得特別不爽。”

“我現在感覺好多了。”

————

“那你肯定感覺好多了,”

斯內普小聲抱怨。

不過龍裔就當沒聽見。

如果我們能夠把龍裔和斯內普臉譜化一點就好了,龍裔就給變成標準的“美強慘”,斯內普就是標準的“特工”。表情,神態和動作都放大一點,這樣說不定看起來更好看。但是作者也沒有辦法欺騙自己的眼睛。

像龍裔這樣的活了很久很久的老古董,

像斯內普這樣經歷過大風大浪,武裝鬥爭的老特工。

他們的情感註定是內斂的。

————

這也被叫做“知識的詛咒”。

一旦你知道了,悟到了知識,或者真理。

那麼你就再也忘不掉它了。

你永遠沒有辦法回到“你並不知道”的那種無知的狀態了。

這就好像,在山村裡的童年時代,和年老了以後落葉歸根,

這兩種生活所能夠體會到的思想情感是不一樣的。

一個充滿了自由自在的快樂,以及充滿了無知的對於未來的憧憬。

而另一個則只有對過望的回憶,以及對於未來的憂思。

————

如果我們用更詩意化的語言來描述的話,那就是: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

可是,光明就一定是好的嗎?什麼才是好?什麼才是壞?

誰知道呢?

上帝在創造世間的時候沒有創造“好”這種東西。

更何況上帝也根本不存在。那麼作為人類的共同認知,

實際上“好”,是一種信仰,而並不是事實如此。

————

羅素還活著的時候,接受訪談,他把自己畢生的經驗壓縮成幾句話,

其中一句,是:

“不要相信你所願意相信的,”

“而要相信真實存在的,哪怕你並不願意相信。”

“讀書”,“好”,“做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