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為封燊是想讓他鑑定,或者看一下價格。

“還是連號的,這就難能可貴了。這也是你祖上留下來的。”

卻不想,封燊是另有目的。

“確實是祖上留下來的。就是不知道這些存單,還有沒有效?”

谷毅猛然抬頭,又低頭看抽出一張,看到上頭約定240%的年息。心裡倒吸一口氣。

“按道理說……應該是有效的。”

這些存單,其實跟傳說中的銀票差不多,都是一份合同。雖說後面政策變了。但按‘既往不咎’原則,合同不會因為後面的法律而變成無效。

否則,那就是單方面違約的。

不過,谷毅也不敢肯定。

因為這是保值存單。這種存單他之前在一個藏友那裡見過,所以多少有些瞭解。

所謂的保值存單,是當年為了吸引老百姓存款,銀行以米糧、布匹等物價為基準價值,承諾存款本金價值不貶損。

舉個例子,一個人存入一百塊錢,當時能買五十斤米,如果在存單到期時,一百塊錢只能買二十五斤米,那麼銀行就會給存戶足以購買五十進米的本錢兌現,還要算上利息。

這種存款模式,是當時國家有信心打擊投機倒把,壓制物價的前提下,做出的承諾。

那麼問題來了。

封燊拿出來的這些存單,約定以‘新糧精米’的保值基準物。存款時‘一百萬’能買一百四十多斤米。

兌換成新版貨幣,一百萬相當於一百元,現在一百元能買一百四十斤新糧精米嗎?

穀子都買不到!

要知道,現在的穀子都1.8元/斤以上了,更不要說精米了。

這些存單,如果按照當時約定的結算,價值不菲啊。

“你想要兌換?”

封燊喝了一口茶說:“看年代,應該是我太爺爺存的錢。我太爺爺一家當年……我想不到什麼理由不兌換。不然就是太不孝了。”

當年的封家,可謂出了錢還流淚。

谷毅知道他封家因為不公正的待遇,遭受很大的打擊。

封燊心裡有怨氣,誰也沒話說。

不過他還是勸了一句:“其實這東西你拿到收藏市場,價格未必比兌換得來的錢少。”

封燊笑著說:“東西太多,當做收藏品大概不值錢。”

“這一摞是一百張吧。都是連號,你還怕賣不起價?”

“如果這樣連號的存單是一百九十多摞呢?”

“……一百九十多摞?”谷毅看著他。眼裡的意思是:你沒開玩笑?

封燊點頭。

谷毅也沒轍了。

一百九十摞,確實賣不起什麼價。除非有人能大手筆全部買下。但絕對沒那樣傻的人。

因為買下之後,依然很多,以後也會很難出手。也就是意味著這筆投資很難收回來。

又聽封燊說:“我算過,按照約定的利息,就算不看物價,我也能兌換三億多。”

如果再參照物價,他至少能兌換九億。

谷毅一聽數目,更沒話說了。

他沉默了一會,問:“那你是想?”

既然封燊找他出來,讓他看這些,又說了剛才一番話,就不會是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