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燊笑而不答。

魏士進也明白了。

只是敷衍。

他笑了笑,沒繼續這個話題,拿出一份檔案說:“這是頤博上一季度的財務報表。”

“怎麼,又有大計劃了?”

“什麼計劃都沒有。就是海外工廠的投資收回來了。你有什麼想法?”

所謂的海外工廠,其實就是漂亮國那邊的工廠——頤博就是在那邊有設廠。而且已經開了三個廠子。分別在該國的東北部、西部和南部。

用了那邊的原料,也更符合那邊人的口味。銷量比他們之前預期還要高。可以說,投入的錢,都已經賺回來了。

“那邊市場飽和了?”

“還沒飽和,不過工廠可以慢慢內部挖能吧。再開新廠不值當。”

封燊想了想問:“是到了瓶頸?”

“反正也不想靠降價促銷提高市場份額。價格再降,我們就等於白做了。”那邊的產品價位,確實對很大一部分人不友好。

但成本就在那裡,魏士進只能暫時放棄這部分市場。

而目標市場已經被瓜分殆盡,想要搶市場,單靠人和事倍功半,成本太高,甚至未必能有什麼成效。

所以只能等天時,等對手犯錯。

當然,現在的市場份額,魏士進覺得也可以了。雖然在同類產品中只排第三,但也足夠了。份額再大一些,他們頤博在那邊畢竟是外國企業,很容易找人眼紅心黑。

魏士進覺得還是先將基本盤穩固了,慢慢培養客戶忠實度,免得步子太大扯到蛋了。

“那,你這是什麼意思?”公司的賬目,沒必要給他看啊。

“就是想徵求一下你的意見,接下來是分紅,還是投資。”

封燊考慮一下下,說:“投資的話,你有什麼想法?在國內上超市?還是繼續在海外擴充套件業務?”

“歐洲那邊確實也可以做。國內的話,原料方面不容易解決。除非改變配方。”

國內的生產,有些原料,比如某些蘑菇暫時還沒辦法人工種植。

“那就只做調味料。”

“牛骨頭也不夠。”他們在國內生產的,需要用非集約化養殖的牛骨。

因為集約化養殖的牛,可能喂有抗生素,或者促生長素。

那樣養出來的牛的牛骨頭,頤博是不用的。

封燊又考慮了一下,說:“要不現在歐洲也搞一個廠子,做調味料,上超市。”

“也行。只要不出意外,倒是不用貸款了,甚至今年還能有一些分紅。”

“能貸款為什麼不貸?”封燊將財務報表丟下。“我們的調味料在那邊應該也有一點市場基礎了吧。不管是跟那邊的人合資也好,在那邊的銀行借貸也罷,能不用自己的錢,為什麼非要用我們的錢?”

魏士進笑著說:“說的也是,要不多借一些?可以同時建幾家廠。”

“在那邊成立子公司!”

“嗯,不管是賺塊錢還是細水長流,借貸建廠確實更保險。”

漂亮國那邊很賺錢。有這麼個樣板在,可以選擇貸款政策寬鬆的銀行多貸一些錢。

然後在不同的國家成立多家子公司。

要是哪家子公司賺錢了,可以將盈利抽回來,如果虧錢了,破產了,也不用總部還錢。

別說這種想法不道德,那些國家早些年可坑了中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