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準備去認親(第2/4頁)
章節報錯
十五世之中,大半的旁支斷了香火,但十六世又有幾個人當了小官。封燊查了一下,從這些先祖字尾的官職可以看出,當時是元代。
難怪十五世會有那麼多支沒了傳承。不過也正是這個時期開始,封燊這一支成為嫡支。
後來又有幾世,封家人丁變得稀薄,很多人後面都劃了一個紅色的圓圈,應該是沒留下男丁。
封燊歷史學得不夠好,但也知道元代控制江南的時間不過幾十年,而元末的江南,是各路反元勢力廝殺的地方。
而封家這時候應該是跟了朱元璋。在明代,封家再次興旺,甚至遠超之前。雖然沒有出過什麼大官,但在本地也是豪族。
在清朝初期,好幾脈分了出去。封燊這一脈,依然在本地延續。出了不少讀書人,耕讀世家……
封燊仔細看了族譜,終於發現一點端倪。
族譜上記載,有一位先輩在乾隆末年與嘉慶年間,曾兩次兼任過督陶官……
他上網一查,發現督陶官正是管官窯的官……
那麼說來,那很有可能是這位先祖利用職務之便……這種行為,也是自古以來的呢。
說起來,他家祖先有不少當官的,其中難免有貪官。那些留下的家資就算不是全部都是貪回來的,原始資本中肯定也是不少是這種來源。
而眀、清兩代,他家祖先有經商的。聽他二爺爺說過,好像有明代私自出海的,後來也有走茶馬古道,也有走西域。
到了明末,更加是跟南洋有生意往來。有自己一支船隊。
可以說,封家,有數十代人的累積,又沒有出現過特別不肖敗家的。存下那麼多遺產,似乎也不算特別的多。
難能可貴的,是封家雖然有人當官,不過似乎一直都沒出過太大的官,而且都是地方官。也似乎沒有那些當官的先祖,就算有人獲罪,也沒牽連到宗族……
大概正是因為如此,他老封家才這麼流傳了下來。
其實,他現在也不知道從水下那個地窖裡取出來的東西有多少。
因為地窖很大,他進去的時候,地窖裡幾乎是放滿了東西。那麼多箱子,有的輕有的很重。
他沒一一開啟看過。
從那些箱子和木架子的完整度來看,那個水下地窖,很明顯一開始就是為了防水打造的。因為那些箱子,都是防水的。
封燊猜測應該是某位祖先看到天下動亂了,就讓人挖了那麼地窖,極有可能水下地窖在開挖後沒多久就開始冒水了,所以那麼封的箱子。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那個地窖並非完全是人工開鑿的。因為容積很大,短時間內,不可能挖出那麼大的地窖來。而且挖出來的土石,也沒辦法存放。
另外,當時他就發現地窖的地板似乎由不少的碎石填成,極有可能人工擴寬了天然洞穴,將地板填平而成。
最初的地窖,應該只是冒水,或者只是比較潮溼。被水淹很有可能水庫修建後水位上升導致。
以水下的封家老宅的情況來看,當年封家老宅在水庫蓄水時,應該還在封家手裡。
畢竟,秀安水庫蓄水時,那十年還沒開始。
而封家當時還有資助革命的功勞,大概也能成為‘可以爭取團結的人’,要知道,當年連資本家都活得很好呢。
從族譜上,封燊也沒辦法看出先祖們的歷程。
找到了那隻壺可能的來歷,他就又將族譜放回遠處。
現在,他需要搞清楚的,是那隻壺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能讓沈逸景那麼急切要拿到手的……
從祠堂出來,他又回到木屋。蘭莛歘已經醒來,見到他:“你出去了吖?”
“去了宅子拿點東西。萱萱還在睡吧?”
她過來,在他臉上香了一下,商量說:“她睡得香呢,我去打字,你注意著點動靜?”
“行吧,我也要去書房辦點事。我帶她去書房。”
“也好。”
封燊去房間裡,看到女兒果然還在呼呼大睡。就將她抱到搖籃上,提著來到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