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他得請鄉親們幫忙。因為農莊裡那些老茶樹能摘不少茶葉,‘肉類加工空間裡也能採不少,但產量最多的還是‘釀酒空間’。

‘釀酒空間’中扦插成活的茶樹,也已經有十幾樹齡了。他經常進去修剪,修剪下來的茶樹枝,被用來養‘茶香來昂頭午’。那也讓那些茶樹枝繁葉茂。

現在裡面也是春季,可以採一遍春茶。

而他需要的茶葉,不是那種樹枝頂尖的那幾枚鮮嫩茶蕊。而是整支樹枝的葉子都能用得上。

加之,空間裡‘往年春季’採摘存在臨時空間裡的,‘釀酒空間’能出產的新鮮茶葉很多。

他並不打算以茶樹樹齡長短,作為製茶原料的分類標準。

不管是哪個空間出產的,其實都是同一種茶樹。扦插成活的植物,變異的可能性極低。

換句話說,都是同樣的茶樹,同樣的茶葉。茶樹年老一些,也不見得會好上多少。

空間裡,封燊可以採摘茶葉,可因為沒有製茶工具,也就沒辦法制茶。

兩個空間裡出產的所有新鮮茶葉,想製成真正的茶葉,都只能是在這外邊動手。

他一個人肯定做不來,必須請人。

也不用請製茶的師傅,他只需要請來的人,幫他將樹葉樹枝上擇下來。按老嫩程度分類。並且清理好。

至於製作茶葉,他已經訂做了一臺機器。

鞣製、殺青都可以同時進行。只不過還是要他親自控制。

因為那機器並不是完全用電的,還得燒火,所以要人工控制火候。

雖然如此,不過一臺機器可以同時用十個鍋炒茶。調整好了之後,效率至少是人工炒茶的七八倍。而製作出來的茶葉,並不比人工制的差。

那就是工業的力量……

當然,今年出產的茶葉也比去年至少多出幾十倍。所以效率提高了那麼多,但是封燊卻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將所有茶葉都處理好。

這活還是很勞累。只要是需要長時間連續工作。

不過比以往好的地方,就是不用擔心:速度跟不上了新鮮茶葉會爛掉——大多茶葉都是從空間取出來的,做多少就取多少。不會有新鮮茶葉積壓。

製作白毛茶最好的原料是老茶葉。而稍嫩一點的,封燊打算做成的清茶。另外,今年他打算試著製作新茶。

那些特地分出來的茶蕊跟特別鮮嫩的葉子,他就打算另外做。

“封燊,你家茶葉可真不少啊。”有鄉親調侃他說。“也就你能將這老茶葉也做成茶葉了。”

封燊一邊控制著火候跟機器翻動茶葉速度,一邊說:“老茶葉有老茶葉的好處。不是隻有我能找將老茶葉做成茶。是你沒那麼做過。”

“做了大概也做不出來。”

封燊笑了笑,假裝忙,沒說話。

這也是鄉親們都不知道他這些茶葉能賣什麼價,要是知道,大概什麼都不做,天天就研究怎麼做茶葉了。

當然,封燊現在還沒完全弄懂那些茶葉是怎麼做出來的。他也不知道別的鄉親在家能不能做出來。

做出來了,又能不能賣出去……

當然,他不跟別人說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別人都會做了,他做的這些,還能賣出高價?

現在就他自己做的這些,想要全部賣出去,大概也要跳樓價大促銷……

所以,還是吃獨食好。

剛才的話,聽著有打聽封燊家的配方的嫌疑。

有人覺得不好,就岔開話題了:“封燊,說起來,你家的茶葉產量還真不少啊。你是怎麼種的?”

問這話的人,之前家裡也有種茶樹。只是後來承包的山林到期了。又因為之前種茶沒賺到什麼錢,而承包金卻增加了,於是就沒再種。

他也沒聽說封燊家有茶園,卻有怎麼多茶葉,這人不由又動了種茶的心思。

封燊笑著說:“其實我這些就是山裡的野茶樹產的茶葉。都是老茶樹了,我經常修剪,又捨得下肥……大概是高度(海拔)正好,長了不少新枝。這產出自然也會提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