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都什麼人啊。欺貧愛富的,還那麼理直氣壯?

正氣著,她就在村口看見封燊的車子。她想都沒想就到路邊招手示意他停車。

“穆嬸,有事跟我說啊。”

穆嬸瞧瞧左右,看沒人了才小聲說:“封燊,還記得我第一次給你介紹的那個女的不?”

“啊?不是對方不願意嗎?”

穆嬸一聽,就知道封燊明瞭的。忙小聲說:“她當時是不願意,嫌你欠著債……要不然我也不會給介紹小蘭不是?”

封燊笑著說:“所以我心裡很感激你關心我。”

“這有什麼的。”聽聽,這才叫好話。穆嬸心裡舒服,說。“剛才她家又跟我說,她願意,讓我再個牽線,讓你見一見。不過,我沒答應。”

“那不好見了……”封燊願意接受相親,卻也不樂意任人挑揀。

“我也是那麼說。我肯定是不會牽這個線的,不過……反正就這麼跟你一說。”

封燊笑著說:“謝謝穆嬸,我知道了。”這是特地提醒他呢。

“那就這麼說定了啊。”穆嬸聲音大了些。“看你楊叔說我包的粽子不好吃。”

封燊笑了笑,說:“好,就這麼說定了。”

車子走後,穆嬸神清氣爽回到村口大樹下。

有人問她:“怎麼還聽你說謝封燊,是有什麼好事了?”

穆嬸爽朗笑著說:“就是覺得他家粽子好吃。想讓他有時間就教我怎麼包。”

‘有時間’……今年是不可能有時間的,等到明年五月節,大概也就沒人記得這茬事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穆嬸提到了楊村長,封燊也突然想起自己還有事想問一下對方的。

端午節,一直宣傳是為了紀念屈原。

好吧,就這個問題,他還真仔細查過了。

也許一開始真的為了紀念。

但端午是陽氣最盛的日子,民間過這個節所有風俗,其實都是為了驅邪祛病。

在這個日子,吃粽子,是為了僻邪;喝雄黃酒,是為了僻邪;在門口別艾草,是為了僻邪……

至於屈原?人民群眾誰特麼知道那是誰。

就算知道這麼個人,除他屈家之外,誰特麼鳥他?(其實屈原不姓屈,他姓羋……)

哦,是古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啊?

就不說古代人誰特麼知道什麼是詩人吧,連飯都吃不起了,誰紀念你個什麼鬼詩人?

現代的人當然知道屈原。

但在這個不少人起鬨要讓岳飛、文天祥做不得民族英雄的年頭,一個幾千年前諸侯國的詩人,紀念個屁啊。

封燊覺得嘛,所謂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大概是建國之後才出現的。

畢竟不準變鬼怪,也不準成精。邪自然就是沒有的。

可是大吃貨國人,對吃粽子的願望又是根深蒂固的。

於是就杜撰了一個紀念屈原的說法,讓這個節有機會過下去。

要不然,早被當做四舊給破了。